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网购诈骗、非法集资、利用高额收益诱导客户投资等损害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市民应该如何防范呢?本报记者特意整理了几项重要的金融知识,希望能够提升市民的风险防范能力。
保护个人信息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变化,危害日益突出。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窃取个人信息,进行诈骗,让人防不胜防。市民要妥善保管好银行卡、身份证、电子银行认证介质等;不随意丢弃业务单据、AT M凭条、信用卡对账单和刷卡单据等交易凭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注明用途,以防被人挪作他用。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经常有犯罪分子冒充一些电商公司,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请切记: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电话;保护好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开通账户动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进行报警处理。
保障支付安全
很多不法分子在“网上钓鱼”,设立虚假金融机构网站,用户如果登录该网站使用银行卡进行交易,密码就会被不法分子窃取。如何防范?警惕钓鱼网站,对于有奖链接、不熟悉网友给的链接等不明网址不要轻易登录;网上交易前应确认网址是否正确;不要使用公共WIFI接入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使用完手机银行、网银及时退出。
抵制非法集资
近年来,打着“无本生利”“分享经济”等幌子的非法金融活动时有发生,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落入非法集资陷阱。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要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
学习理财知识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理财和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但是“如何理财”确实是许多人的知识盲点。很多人不敢买理财,担心上当受骗,那么,应该如何树立理财防范意识呢?首先,购买理财产品时,应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合同条款等信息,充分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要素,产品风险等;其次,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最后,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理财”“保险”等,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喻靖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9/08/05/578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