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乡村夏夜
2019-08-28 21:56:29 字号:

我住的乡村在素有“长沙小西藏”之称的龙田,风景优美。白天的炎热逐渐消退,落日余晖洒满林表,晚风中摇曳的荫荫夏木似乎也在为欢送斜阳而舞、迎接明月而乐。

漠漠水田中,农夫在妻子的召唤声中收拾农具准备归家,鸡妈妈也带着一群孩子早早进了窝。门前宽敞的水泥大道上一群人迈着轻快步伐走过,自在地哼着歌,惬意地聊着天,与流水般的蝉鸣如此和谐。

初升的月亮带来一丝清凉,更有清风送荷香,竹露出翠音,乡村夏夜已悄然而至。“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平淡无奇却又耐人寻味的诗句描写的仿佛就是眼前的夜景,酒足饭饱后的乡村人也开始了多彩的夏夜生活。可我记忆中的乡村夏夜并非如此。往昔每当夜幕降临,父亲总会拿着他那把视若珍宝的破旧二胡,拉几曲欢快明朗的花鼓调,兴起时还边拉边唱,乐在其中,父亲的听众只有那桌前舞动着的莹莹烛光。地坪上坐满了乘风纳凉的邻居,他们总喜欢和母亲一起畅聊,把家长里短的那些事说个明白,说个痛快。他们有时候也会讲起乡村独有的奇闻异事,我和小伙伴们成了最忠实的听众,大家围坐成团,在月光的一片清辉下,我们好奇却又充满害怕的表情显得更加清晰,可一切的害怕又在母亲紧紧的拥抱下变得平静。

那时候,村里只有对面邻居家生活比较宽裕,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成了大家眼中的稀罕之物。天刚暗,邻居家就宾客满堂,有的还赶了十几里路过来,奶奶带着我也很早就去占了座。或许有人不识字,或许有人听不懂普通话,但一个个剧中人物活灵活现的表现,让大家看得目不转睛。直到深夜十一点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夏天的深夜,月色更明亮,大家对剧中情节的议论飘荡在乡村的上空,许久才散。

当然,那时小小年纪的我们,虽然没什么好玩的,但是我们会自己找事干。捕捉萤火虫是必玩项目之一,杨柳树下,小溪桥头,来回奔跑着,母亲不时扯着嗓子喊“慢点,慢点,小心蛇”,我和小伙伴们才不怕这些呢。萤火虫舞动着它那轻盈曼妙的身姿,时而低垂、时而高起、时而发亮故意引人注目,时而躲进草丛惶惶不安,像是在逗乐,又像是陪同龄人玩,那么淘气,那么喜人。

晚上用手电筒照黄鳝是必玩项目之二。看远处水田中闪闪烁烁如点点星光的灯,定是有人在田间照黄鳝和捉泥鳅,我们也会去凑凑热闹。看到清澈见底的水田中一条条黄鳝在纳凉,灯光照射下更是一动不动。我们见状后激动万分,哇哇地大叫起来,可等大家再看,只有一淌被黄鳝搅浑了的水。大人的一声喝斥,使我们顿时安静,然后转头就跑,喝斥声没停,我们早不见了踪影。

记忆中的夏夜就是如此单调而又其乐无穷,而今,十几年时光过去,如今的夏夜变得多彩和充满欢乐。

夏夜,父亲还是拉着他喜欢的花鼓戏曲调,只是他的听众不再是莹莹烛光,而是微信朋友圈里的上百好友,抖音号里的数百粉丝。乡村公路两旁挂起了似一轮轮明月的路灯,把整个乡村都点亮了,水田中早已不见闪闪烁烁如星光般的手电筒光,照黄鳝成了被禁止的事情。以前在地坪上围坐一起总喜欢家长里短的邻居们,对健康的认识提高得比谁都快,每天不散散步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路过王婶家,只听见她们一家子在开家庭大会,打算趁这次贫困户免费种植朝天椒产业的机会成立合作社,可以挣不少收入,到时候儿子上大学的学费就可以早早准备好。

听!一曲《又见山里红》从文化广场传来,歌声回荡,余音绕梁。一群小伙伴们使劲摇摆着似乎跟不上节奏的身体,就像清风中飘荡的柳絮,好动又充满活力。广场角落里,一个个挥动着羽毛球拍的小小“比赛者”们,虽已大汗淋漓却丝毫没有劳累之意,在这个最美好的年纪,他们正放肆地快乐着。我见状,不由发出“紫遛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之感。

夜渐深了,白天的一切躁动,一切不安,都被徐徐而来的夜风吹得一干二净。岁月如此静好,童年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可是在美好的青年时代,我们便要“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龙友良

编辑:喻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