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段华良 整理)
我叫许定岚,1949年4月出生,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我从事内科、感染科临床工作四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类肝病、结核、出血热、发热感染性疾病及胃肠病的诊治及疑难病危急症的抢救治疗。
我先后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国际级2篇、国家级5篇,省、长沙市级23篇。《口服维生素E引起胃肠道出血附病例报告》入编德国柏林国际医学优秀论文选篇,并获中园新世纪科技一等奖。《拉米夫定治疗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20例分析》获全国优秀论文奖,《近期常见致病菌药敏检测情况及高压氧作为抗生素增效剂的初浅探讨》获全国医药卫生成果二等奖。
从医48年来,我多次荣获县三等功和嘉奖,所在科室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医疗安全优质服务先进科室。9次被评为县、局、院先进个人,10次被评为优秀党员,11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6次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许定岚参加市人民医院医师节座谈会活动。本报记者 段华良 摄
忆往昔
艰苦岁月心向前
我1968年参加工作,当时才19岁,刚从湖南医学院益阳分院毕业归来,分在道林卫生所工作。那时,我是早起赶路听鸟鸣,壮着胆子走山路。中午,吃做好的红薯米充饥。晚上,月亮已经挂在树梢上了才回到家。后来,应组织要求,每一个村要培养1名赤脚医生,我一下子就培养了6名。有他们的陪伴后,我走山路不再害怕了。
上世纪60年代,医疗条件十分落后,我进村看病时保健箱里背的都是常用药,还有一些退烧的针剂。每次进村,保健箱里要带上10副注射器,当时的注射器还是玻璃制的。村民看病出5分钱挂号费,药费则由合作医疗社集资出。治消化不良的酵母片3分钱能买10粒,治头疼发热的APC是5分钱10粒,打一针退烧针是1角2分钱……
那时候,人民生活艰苦,经常连几分钱的诊费也出不起。现在的人很难想象过去的艰苦,平时粮食不够吃,就用米糠混合地瓜当饭吃。我还算好,没有饿到喝盐水充饥。那时,我记得去村里接生,流行送鸡蛋,这家送5个那家送10个。
学有所思,事有所成。农村常见的胃病、感冒,以及山区常见的风湿和外伤等病症,我都能药到病除。1972年,我培养的6名赤脚医生均学有所成,可以出师了。后来,我应组织要求去长沙求学深造。1975年毕业后,我来到县人民医院工作。
春风临
奋力拼搏迎朝阳
当时的县人民医院在沿河南路(杜家山),门诊部就一座破房子,急诊室只有十多平方米。整个医院就一台救护车、120张病床、一台200毫安X光机、几台冰箱、干燥机以及简单的手术床。工作人员108名,包括我在内共有6名医学院大学生。
大家忠诚于党和人民,人人以事业为重,全身心扑在看病治疗、钻研医术上。1976年,一场死亡率极高的出血热病席卷三湘大地。当时的县人民医院成立了专研组,经过无数昼夜钻研,使出血热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防控,县人民医院也因早期出血热病治疗率达100%而名扬三湘。
那时候农忙时节搞“双抢”,整个医院的医护人员还要下乡支援农民,帮他们插田、扮禾。那时条件艰苦,蚊子多,一巴掌下去可拍死几十只蚊子。
1986年,老县人民医院要扩建门诊大楼,但资金不够,怎么办呢?院领导一声令下:人人动手,自力更生。一下子,整个医院热闹起来,所有医院职工担土方、搬砖,忙碌了起来。当时,我是白天坐诊看病,晚上搬砖,深夜研究课题,什么苦都吃过。那之后遇到任何困难,想想以前就不觉得苦了。
门诊大楼落成后,增开了心血管、放射等科室,医护人员增加到400余人,同时,医院派医生出去学习,请人才进来,医资力量大增。
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感染科主任的我主动请缨成立医疗组,三人一组,白天坐诊,晚上出诊,积极主动防控。当时,加入医疗组的成员都抱着随时被感染、随时为医疗事业贡献生命的决心,有的甚至写下了遗书。万幸的是,持续奋战一个多月,医疗组成员均平安无事。
经数十年风雨,虽然医院不断“扩张”,但是在原址“转悠”,狭小的院区内挤满了病人、家属、车辆,环境噪杂,到医院看病就像赶集,极不方便。30亩医疗业务用地,建筑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院内基础设施不齐,几乎难见绿地。
怎么办呢?老县人民医院再次陷入发展瓶颈。
东风劲
凤凰涅槃又腾飞
2001年,按照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县人民医院易地建设和整体搬迁的宏伟构想。按照“一流规划、一流建设、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服务”的整体构思,填补了省内外医疗建设空白,设计理念突出功能化、人性化、信息化和艺术化标准,建成湖南医院建筑史上的精品、全国县级医院的典范。
2004年12月29日,一座崭新的花园式医院在沩水之滨拔地而起,向世人展示着她独特的魅力与风姿。宁乡县人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县域三级综合医院,占地18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编制病床1500张。医院员工总数近1900人,高中级职称人数797人,其中正高技术专家38人、副高技术专家179人、博士3人、硕士161人。
现在,我每天一走进医院,看到江南园林式的绿瓦白墙独具特色,人工湖柳枝依依,院区道路曲径通幽,文化广场旗帜飘扬,看到患者满面笑容离院,我就觉得心旷神怡。
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仪器越来越先进。我希望自己能在医疗战线上再奋斗几年,用我的经验,再多帮助些病人,也帮助更多的年轻医生尽快成长起来。
记者手记
“巧妙的医生可以使脆弱的病人坚强起来,笨拙的医生可能因不经意而使病人毁灭。”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许定岚,这个与死神有过无数次博弈的老人,曾经在“抗非典”火线浴血奋战,改造的发热门诊被全省推广。她用平实简单的语言,诠释了一名医者的仁心和伟大情怀。“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新中国给了我幸福的生活,给了我上学的机会,我应当去回报这个社会,去关爱我的学生。”
伴随新中国成长的风风雨雨,许定岚始终将人民的疾苦挂在心头。48年风雨兼程,48年执着追求,48年凝聚艰辛。时至今日,许定岚依然发挥着余热,继续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出力。作为一名医生,她坚信,未来的医疗条件会越来越好,百姓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轻拂历史的尘烟,如许定岚一样的宁医人承载着沉甸甸的梦想,无怨无悔地挥洒青春热血、呵护健康、点燃希望,开创出市人民医院名医荟萃、名科林立的繁荣局面,书写了一部健康卫士的光辉篇章,走出了一条辉煌与荣光的腾飞之路。
行者无疆,大爱无垠。新的高度又在向有志者召唤。今天,当记者顺着许定岚老人的语言,梳理着市人民医院的发展脉络,细品岁月积淀的厚重文化,如世纪陈酿,浓香四溢。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段华良 整理
编辑:喻靖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9/08/22/582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