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城市管道的“清道夫”:记市住建局城区排水事务中心维护工黄政伟
2019-11-28 09:55:58 字号:

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融媒体记者 段华良)

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雨污管道堪称城市的“经脉”,为了保障“经脉”畅通,市住建局城区排水事务中心工人则是打通“经脉”的人,不管是在烈日下,还是在滂沱大雨中,总能看到他们或忍受恶臭清理污水井下淤泥、或不顾浑身湿透尽快排除污水的身影。

这群奋战在清淤一线的排水工人,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维修养护地下管网,保持畅通,他们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地下管道的“清道夫”。市住建局城区排水事务中心维护工黄政伟就是“清道夫”中的一员,今年45岁的他,干这行已经八年了。

11月27日,记者跟随黄政伟,体验排水工人工作。不得不说,像黄政伟这样的排水工人,个个都是不惧怕日晒雨淋的“铁汉子”。

6点40分,天刚蒙蒙亮,冬雨飘零,冷风刺骨,黄政伟悄悄地起床,迅速洗漱后走出宿舍,检查各种清疏工具后,开着三轮车直奔玉潭街道八一路原市市政局院内,准备开始一天工作。

之所以这么早开工,黄政伟告诉记者,是因为早上路上较清静,好开展清淤工作。这段时间主要对楚沩、新山、花明这三个社区大街小巷所有的雨水井、污水井、检查井和收水井进行掏挖。

黄政伟穿上反光背心,戴上厚厚的胶皮手套,拿上长柄挖铲从路的一头开始干。他刚打开井盖,虽然一股令人作呕的酸臭气扑面而来,但是这并没影响清淤工作的进行。“天天闻也就习惯了。”黄政伟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把长柄挖铲慢慢地伸进井里,眼看着有五六米长的挖铲进去了一半,然后他用脚抵住了露在井口外的部分,再借用胳膊的力量捞起了黑乎乎的淤泥渣滓,倒进了停放在一旁的清运车里。只是随着淤泥渣滓被一点点地从井里掏出来,那股酸臭气也越发让人无法靠近。黄政伟却一动不动地站在井口,一次次地重复着下铲、弯腰、掏挖、捞起、倾倒这几个动作。直到两个多小时后,下铲听到了“咣咣”的碰击声,也说明井里淤泥渣滓已被清理干净,他这才转战下一口井。

“这个井不深,淤泥渣滓堆积不多,好掏!”黄政伟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如果遇到井深、淤泥渣滓多的井,要搭梯子下井,用瓢一瓢一瓢地舀到灰桶子里,再吊上来。清理一个井要花六七个小时,甚至更久。

“习惯了,感觉不到累。再说这是我的工作,也不能说累呀!”工作期间,黄政伟脚底一滑,挖铲一抖,粘了一脸乌黑的淤泥渣滓。黄政伟不以为然,简单擦拭后接着干。“污水井里有很多杂物,粘一脸乌黑的淤泥渣滓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常见的事。”在管道疏通过程中,记者多次看到从井底清理上来的不只是污泥,还有头发、袜子、枕巾,甚至还有塑料布等。对此,黄政伟不曾抱怨过。

黄政伟告诉记者,其实,排水设施在设计上本来都是有坡度的,居民日常排放的污水理应在井内化成液体后,自动流入道路污水系统,基本不需要频繁地清掏和养护。但是,由于居民生活中使用的洗涤剂与油污结合后会产生一种膏状物,一些餐厨废物冲进下水道后也会形成淤泥,日久会堵塞管道,出现污水外溢的情况。虽然这是今年第二次清理该路段,管道的淤泥渣滓要少很多,但也清理出四五十立方米的淤泥渣滓。

记者还发现一个细节,黄政伟的手机包了好几层塑料薄膜。“因为淋了雨水、掉进脏水里,手机都坏五六部了。”黄政伟说,这才想出了这个办法防水。

面对这样一份工作,黄政伟说:“经常不能按时回家,但是想到大家可以按时回家,那我们做的都是值得的。每份工作都不容易,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是对城市的贡献,道路干净了,行车行人方便了,我们开心。”不得不说,排水工人是城市里的普通一员,从事着又脏又累的工作,他们在平凡工作中默默奉献,日复一日做着本职工作,没有怨言。而正是有了他们,城市才能够如此美丽,交通才能更安全顺畅。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段华良

编辑:喻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