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 (记者 范婷)“花猪肉包给我再来一个,味道鲜美,很有特色!还有这个花猪肉脯,可以带点回去给家人尝尝,这可是纯粹的宁乡味道!”“早就听说宁乡农业科技园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宁乡的‘乡土’经济实力与发展前景不容小觑!”12 月4 日,在宁乡英才大会——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被宁乡特色美食深深吸引,食指大动之时不忘拇指高高顶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底气,只有产业兴旺,乡村才能够聚拢人气、促进就业、激活市场。“今年,宁乡农业科技园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还成为全国100 家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之一,我们很自豪也很骄傲。”现在的宁乡人,走到哪里都不忘这样自豪地介绍家乡。
宁乡,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茶叶之乡”,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后勤基地。近年来,宁乡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进一步招大引强、强链延链,打造宁乡品牌,提升产出质效,进一步发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头效应,全面构建符合市情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各方面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依托宁乡花猪文化特色,做好农旅融合文章。(资料图片)
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缔造百亿传奇
“得益于现代化运输与加工技术,宁乡花猪走出宁乡,走进了全国各地的千家万户。”每天清晨,一批批花猪产品从宁乡发货,迅速进入高铁、航空货运渠道。第二天,这些花猪产品即摆上郑州、西安等大城市的麦德龙超市专柜,供当地消费者选购。
宁乡花猪作为全国四大生猪地方名种之一,以“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著称,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宁乡花猪的养殖历史已逾千年,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就享有“与他地产者更肥美”的美誉。近年来,宁乡致力打造花猪“双百工程”,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市场运作,突出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到2022 年实现“出栏100 万头、产值100亿”发展目标。
“以前,我们农村家家户户都养宁乡花猪,但是单打独斗效益低。现在规模化、现代化养殖,让宁乡花猪进一步打响了品牌,实现了提质增效。”湖南楚沩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青华介绍说,“公司首个宁乡花猪养殖场于2012 年建成投产,目前已投产的养殖场有4 个,存栏宁乡花猪8000 多头,其中母猪2800 多头,预计明年的出栏量可超过5 万头,到2022 年达到20万头。”据统计,近年来,全市新建高标准万头宁乡花猪生态环保示范园4 个,支持8 个大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并完成51 个宁乡花猪适度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累计创建“猪-沼-场内作物”主体内种养结合的小循环示范养殖场点100 个。
与此同时,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是宁乡花猪产业实现价值升华的又一重要举措。楚沩香农业、北京资源精深加工厂改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拥有宁乡花猪专用屠宰线和精深加工生产线,可加工生产精细分割肉、腊制品、肉酱、休闲食品、花猪油等30 多种产品。以精细分割产品和预制菜产品为主的流沙河牧业金玉基地已投产试运营,以花猪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湘品名优,以花猪水饺、汤圆、包子、月饼等为主的金健速冻和罗蔓食品加工厂已投产,可增加产品25 种,全市花猪精深加工产品种类达55 种,累计开设宁乡花猪美食体验馆4 处、商超专柜51 个……随着一系列得力举措的实施,宁乡花猪产业朝着“百亿产业、富民产业、品牌产业”的发展目标阔步迈进,特色产业蓬勃之势全方位展现。
“人才精英化、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销售途径网络化……这些都是我们农业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产品、没品牌,有特产、没特色”一度是宁乡农业进阶发展的掣肘,但如今,宁乡花猪、沩山茶叶、灰汤鸭、加加酱油、湘都美食……一大批喊得出、叫得响的宁乡美食成为湘品出湘、湘品出国的拳头产品。
从田间到“链条” 传统产业铸就新辉煌
“这些年,我们一共引进和培育了过千家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主体,2018 年全市食品工业总产值达485 亿元,其中的佼佼者不乏我们的本土企业。”据宁乡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03 年,青岛啤酒第一个落户宁乡,揭开了宁乡招商引资崭新的一页。
为了全面激发产业集群发展动能,致力打造产业生态链闭环,宁乡经开区大力鼓励食品加工企业挖掘本地原料资源,形成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食品产业链条和“种养加互惠”的利益链条。10 年间,成功引导加加集团、皇氏乳业、湘粮集团、潇湘茶业、绝味食品等企业在宁乡建设各类原料基地。2018 年,宁乡经开区已基本形成优质稻、水果、蔬菜、茶叶、宁乡花猪、奶牛养殖为主的六大类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超1 万亩,累计下发基地补助资金3000 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过1 亿元。目前,宁乡经开区已有20 家食品企业获批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5 家获批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加加集团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而宁乡经开区也成为长沙市重点建设的22 条产业链之一食品产业链所在地和承载园区。
与此同时,在乡镇,家门口的产业融合也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更多可能。双江口镇以卫红米业、优卓牧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着力做好农旅结合文章,于2018 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和长沙市乡村振兴示范镇;巷子口镇大力发展高山小水果桃李等种植业,打造了“黄鹤黄桃”等品牌,成为西部乡村振兴的典范;黄材镇在稳固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挥旅游业优势,实现了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为贯彻国家和省、长沙市、宁乡市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组织者、推动者、实施者,切实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去薄脱空”。预计今年年底,全市132 个“薄弱村”“空壳村”全部清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达4000 多万元。
从产业融合到“国字号” 乡村走上发展快车道
“宁乡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为我们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注入了新动力。”俯瞰楚沩大地,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市各地涌现的“稻田+”“水果+”“花猪+”“旅游+”等产业融合模式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据了解,自2017 年9 月获批创建宁乡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产业园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宁乡花猪和优质稻两大主导产业,突出要素集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三产”融合。产业园以大成桥等4 个乡镇和宁乡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区,建成“一心一带四区”(青龙寨宁乡花猪特色文化产业园、209 省道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带、宁乡花猪绿色生态养殖区、优质稻生产种植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工物流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服务社会化、业态多样化的全产业链。至2019 年11 月,园区入驻企业254 家,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6 家、省级13 家;专业合作社347 个,其中国家级3 家、省级7 家,家庭农场及种养大户695 个;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1 个、省级特色产业园5个;出栏宁乡花猪21 万头,水稻种植面积21 万亩,主导产业覆盖率达87.5%,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8.6%;园区总产值达61.8 亿元。
产业兴旺,农民富裕。2018年,我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高于经济增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预计2019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来源:宁乡网
编辑:喻常宁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19/12/25/641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