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青正在介绍去年的产业扶贫项目。龙友良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李曼斯 龙友良
近日,春雨暂歇,罗汉果迎来最佳种植期。在龙田镇龙田社区的一个山垄边,该镇残联专职委员彭加青正弯着腰给一个个整齐的土丘除草。这25亩罗汉果基地,是他近两年来精心呵护的“甜蜜事业”。
“种罗汉果,不是个轻松活。我一个人可做不下来,都是和乡亲们一起干。”彭加青用衣袖抹了把汗,介绍起身旁的人,“比如傅师傅,可别小看他,锄土、施肥、摘果都是一把好手。”
彭加青口中的傅师傅名叫傅国均,今年60岁,因小时候摔了一跤,成了一级残疾。傅国均干不了重活,家境贫寒,一直未成家,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罗汉果基地帮工前,他只能在家种点小菜、喂养塘鱼以求温饱。
“我去年在基地拿了2000元工钱,还得了2000元分红,这下兜里有钱了。”傅国均干了半天的活,原本便有些驼着的身子弯得更低了。但他除起草来动作麻利,说起去年的收入更是笑容满面。
在彭加青的罗汉果基地里,20多名帮工全是残疾人或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彭加青从20多万元收入中分发出8万元工资,让大家小赚了一笔。和乡邻一起赚钱,正是彭加青经营“甜蜜事业”的初衷。
今年54岁的彭加青也曾经受磨难。14岁,他在山里砍柴时被一名精神病人砍去左手。当时,他感到很自卑,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一年后,他重整士气,在岳阳平江、长沙浏阳等地打工,攒下了一些积蓄。1994年,彭加青回到龙田,发现家乡有了发展,便回乡做起了餐饮生意。
彭加青的餐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了龙田镇残联专职委员。2018年6月,彭加青参加了一场甜蜜蜜罗汉果扶贫产业培训,这令他有了新思路。
“开店是自己发财,做基地是大家发财,何乐而不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要起到带头作用。”几经思量,彭加青觉得家乡正缺少一个可以带富乡亲的产业基地,这是一个不错的契机。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一起致富成了他另一种职业选择的初衷和目标。
2018年,彭加青投入20万元流转了45亩土地,其中25亩用于种植罗汉果,20亩用于种植果树。因其参与残联工作,熟悉周边群众情况,在镇残联的积极指导和支持下,彭加青逐户上门邀请附近有意愿到基地帮工的贫困户或残疾人,给他们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基地的政策、技术、销售上,镇残联也对我帮助很多,对接相关合作社联手对基地扶持管理,非常感谢。”
2019年10月,彭加青的罗汉果基地收获了第一批40万个罗汉果,赚到了第一桶金。这让彭加青和乡邻更加信心满满了:“等再下完一场雨,罗汉果就能下苗了。前两年种的桃树、李树今年也会结果。这日子,有盼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曼斯 龙友良
编辑:喻靖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0/03/26/6909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