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六十里长冲:风雨长冲铸传奇 拼搏精神代代传
2020-06-19 10:38:06 字号: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邬艳

六十里长冲位于宁乡西北部,源起菁华铺乡桃林桥村,跨越双江口镇长兴新村、云济村、罗巷新村、兴桂村、朱良桥村等地,属丘陵地带,多有山岭、平川交错的地貌,又毗邻洞庭湖尾区,长年累月,地质变化,从而形成了世间少见的一条延绵约六十里的长冲。

六十里长冲河,亦谓之枫江,随长冲源头而生,向北而流,疾驰湘江。六十余里,水皆翠碧,清澈见底,鱼虾戏石,波澜不惊;闸坝泄流,急湍如箭,百转千回;隔堤阡陌,皆为禾穗,顺风竞长,遥相呼应,田埂纵横,千丘万亩,绿意葱茏。偶有池塘,点缀其中,清风摇曳,红莲羞涩,夏蝉高歌,飞蛾起舞;白鹤临空,泛泛作响,数鸟相鸣,嘤嘤成韵;丘陵意象,尽收眼底。

六十里长冲内古风犹存,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湖湘文化鼻祖张栻曾来此讲学,“姑娘桥”留下美丽的传说,“赤心殿”庙宇辉煌,闸坝湖遐尔闻名。这里养育了如革命先驱陈家鼎、中国公路奠基人周凤九、科坛泰斗周光召、革命烈士高继青、湘剧戏曲名家余菊生、英雄典范高碧岑、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段再田等。

6月17日,“走读宁乡”采访组记者走进六十里长冲,探寻这里的历史古迹,了解这里的人文辉煌,感受这里的发展变化。

周光召故居旧址石碑。

古老的长冲

流传着美丽传说

初夏的清晨,六十里长冲,一望无涯。空中,氤氲着花香气息。沿六十里长冲河顺流而下,沐浴在晨曦中的群山,笼罩在轻纱似的薄雾间,若隐若现。稍倾,天际便呈现一抹淡红,群峰之中露出一轮红日,六十里长冲披上朝霞的盛装,各个山峰形神变幻,轻烟在云端变幻,错落有序的农家小院镶嵌在青山碧水间。飞鸟,掠过翠绿枝头。不由让人心生无法言说的依恋。

“这么早,您在忙啥?”行至双江口镇云济村白泥桥,只见一个佝偻着身子的杨娭毑正在路边忙碌。

“在锄草松土呢!”86岁的杨娭毑指着一排翠绿的黄豆苗,大声回道。因是家乡人,格外亲近。

“六十里长冲有个美丽的传说,知道不?”杨娭毑扶着锄头,向记者说起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六十里长冲在远古年代为连绵起伏的大山,名曰南山。直至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有一段长城需横跨北海。北海两边都是平地,何来土填海呢?秦始皇派人四处寻访大山来填海。于是乎,相中连绵六十里的南山。可南山离北海路途遥远,如何是好呢?秦始皇思来想去,决定求助太白金星。太白金星见秦始皇一片诚心,便应之。只见太白金星腾云驾雾,直奔天庭,借来推山印、赶山鞭,赶南山填北海。

夜深,太白金星口中念起咒语,左手举起推山印,往南山一压,右手将赶山鞭朝南山猛抽一鞭,只听得一声巨响,天崩地裂,南山腾空缓缓移动。

轰轰隆隆的响声,惊醒南县境内的土地神,钻出地层一望,只见连绵的大山黑压压地从空中移来。一打听,方知太白金星在赶南山填北海。南县一带年年洪水肆虐,百姓年年受灾,苦不堪言。若能借南山而截流蓄水,造福百姓,岂不美哉?南县境内的土地神挠头苦思,心生一计,立即邀来四方土地神,化作公鸡,潜地而鸣。太白金星闻之,道:“天明,不便移山。”他便停止了念咒语。从此,南县多了一座山,名曰南嘴山。

据说,如今南县南嘴山的长土坳形似六十里长冲。有好事之人亲临观之,南嘴山每一个山包,在六十里长冲都有一个相应的山坳。从而印证千年传说。

闲谈时光逝,转眼一个小时有余。欢笑告别老人,继续行走。路边,一块刻有“周光召故居旧址”石碑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记者四处打听,村民告知,周光召故居旧址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块石碑记录声名显赫的周氏家族曾在这生活,心中不由升起点点遗憾。

村民正在浇灌花卉。

激情与奋博

是永恒的旋律

金戈铁马唤起豪情,英雄传奇激起梦想。周氏家族在六十里长冲是一个贡献的符号,是忠孝仁义的象征,是中华风骨的精神写照。

周光召,1929年5月15日出生在今双江口镇长兴新村兴益组。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中南大学名誉校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欧洲科学院、前苏联科学院、前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保加利亚科学院、蒙古科学院等外籍院士,共十一院院士头衔。2012年4月19日当选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外籍会士。

五岁时,周光召离开故土宁乡,此后回来的次数很少。但初心犹在,岁月无恙,故乡代表的就是思念。2003年,周光召回到故乡,除了圆一次思乡梦,还捐赠“两弹一星”勋章给宁乡一中,“‘两弹一星’勋章对研制人员而言,确实是个沉甸甸的荣誉。但把这个荣誉放在自己的保险柜中收藏,不如将它赠给学校鼓励后人更有意义。”周光召表示,把勋章送给宁乡一中,以回报宁乡父老的厚爱,并希望年轻一代发扬自强不息、科学严谨、团结协作和献身祖国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英雄。

周凤九,周光召之父,1915年毕业于湖南省高等工业学堂土木科,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毕业于巴黎土木建筑学校,同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及比利时岗城大学进修,1925年归国从事公路建设工作。在湖南工作期间,周凤九对全省公路经营擘划,成绩卓著。其中由他负责设计、施工的永丰大桥和宁乡沩江大桥等均为一时杰作,各桥设计图纸亦成为规范教材。1936年修建湘川公路在跨越能滩河时,因两岸陡峻、河谷深达20米,且水流湍急,无法修建桥墩,他决定修建一座跨径80米的钢链吊桥。他自行搜集废料用电炉炼钢,铸造桥塔和链条眼杆,终于自力更生建成中国第一座公路钢链吊桥,受到中外人士称赞。

建国后在修建华南公路(任总工程师)、武汉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中都留有周凤九的心迹,贡献更多,因此赢得“中国公路奠基人”的光荣称号。

我国近代史,就像一条浩荡的长河,奔流不息。当大河流过浅滩,流过草地,六十里长冲里总有人振臂一呼,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于是,一个个英雄就登场了。

1898年夏天,22岁的陈家鼎从六十里长冲出发去湖南两湖书院学习,从此走上了他的革命道路。1905年与孙中山一起创建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元老。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袁世凯遣亲信送陈家鼎五十万元“炭敬”,嘱“勿为民党所用”。他当面厉声呵斥说:“我头可断,义不帝秦!”退还巨金。

1922年4月,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陈家鼎冒险只身入叛将兵营,为孙中山脱险赢得了时间,起了关键作用。辛亥革命女杰唐群英曾赠诗赞曰:“百战归来剩此身,同舟犹话劫余生。老陈不是寻常客,曾率诸侯讨暴秦。”

周光彝,周光召之族兄,是另一个让六十里长冲人倍感骄傲的英雄。南京陷落前夕,周光彝所在的空军第9队26中队奉命驻守南昌。日军9架轰炸机在6架驱逐机掩护下侵入南昌。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周光彝与战友奋起反击,毫不畏惧,立即驾驶飞机迎战。因众寡悬殊,被敌机包围,陷入绝境。周光彝对准一架敌机,开足马力猛冲过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此次批准上前线杀敌,乃军人特有之天职,担负着民族存亡之重任,我当英勇拼杀。但敌强我弱,一起飞,即有死难之可能。一旦阵亡,望弟妹善慰双亲,节哀顺变,应为有英勇杀敌的儿子、兄长而感到自豪……”周光彝生前的一封家书,现在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1998年,国家追认周光彝为革命烈士。

六十里长冲一角。

碧水和橘香

是不变的乡愁

沿六十里长冲河顺流而下,来到团头湖与闸坝湖。这里碧波荡漾,渔帆点点,平畴万顷,林带如绣,村舍俨然,一幅江南水乡景色。

相传此处为古南洞庭的岔口,属洞庭湖淤积地带,原是自然湿地。人们陆续围下一些湿地以便耕作,俗称垸子。历经岁月,形成两大湖,团头湖在东,闸坝湖在西,中间湖堤相隔,堤岸便是公路,每到春天,湖岸绿草如茵,湖水一碧万顷,湖中鸥鹭成群,吸引着人们来此踏青、游玩。

在闸坝湖与团头湖之间有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叫左家山(又名赤龙岛),面积8800多亩,是我市第一大岛,也是湖南最大的天然半岛之一。岛上遍种柑橘,种植历史长达400余年。丰盈的湖水以及充足的光照保障了柑橘品质,这里盛产的柑橘酸甜爽口,入口清脆,果肉晶莹剔透,饱满多汁,色美味浓。“左家山柑橘”远近闻名,每到秋天吸引无数游客来此采摘品尝。如今这里被列为“长沙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点”“全国万亩柑橘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鲜果2.4万吨,柑橘远销武汉、内蒙等地,享有盛誉。

岁月平静如同流水,千百年来六十里长冲的人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平淡而生活富足。但偶尔也有人肩负着责任与希望从这里出发,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时代大潮中,谱写着六十里长冲人的生命赞歌,让六十里长冲人倍感骄傲与自豪。

六十里长冲,无比柔软而宁静,悄悄见证着过往。岁月,沧桑依旧,沉淀着那些悲欢离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仍将如他们的先辈一样,驰骋神州,从这里出发抑或万里归来。他们把根稳稳地扎在这里,六十里长冲河的悠悠碧水与左家山的隐隐橘香,永远是他们的一生所爱……

六十里长冲河畔风光无限,景色怡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段华良 邬艳

编辑:喻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