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记忆中,家乡格外美
2020-07-03 13:29:35 字号:

彭慈

1956年离开家乡宁乡双江口镇,至今60多年了。虽然其间偶尔回乡,但记忆中的,依然是童年少年时生活中的家乡。

清晰的印象中,家乡是那样美丽多姿。那春天里遍地红花绿叶的草籽,一望无边金黄的油菜花;夏天田野上的一片绿波,晴空中的蓝天白云;秋天的桔红橙黄,果实累累;冬天的白雪飘飘,银装素裹,何等令人陶醉,思绪翩翩。细思量,更有韵味。沩江水清清的,静静地流淌,乌舡船来来往往;河边柳树成行,青草遍地,成群的牛羊在滩上吃草;看牛的孩子围在一堆聊天;丁三庙附近的筒车,日夜不停地转动,唱着动听的歌……

双江口集镇非常热闹,南货店、百货店、杂货店都颇具规模。街道的一边是靠近沩江的吊脚楼,通街的麻石路;镇中心禾堂街上,炸油条、油坨的,卖米粑粑的、卖白糖饺子的摊位多多,叫卖声此起彼伏;推销小商品的商贩,玩点小魔术,吸引了一大堆人;游戏机旁,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时有中了奖的人,捧着糖果香烟等奖品,满面红光,从人堆中挤出来;镇西头的二圣庙广场经常有活动,戏台上,或演古装戏,或演文明戏,或演讲,好不热闹。记得有一回,姐姐指着台上镇定自若作演讲的孩子对我说:“弟弟你看,他只比你大几岁,可就是不怕场合!”

双江口镇地势较平坦,靠近沩江的地段,连小山包也很少,田里全种水稻,是有名的富庶之乡。灌溉着千万亩良田的,是沩江水和大大小小的池塘港汊湖泊。我们家门前,就有一个湖,叫泉湖,那水清得连湖底的水草、石头、沙堆都清晰可见。湖中长着野生的荷、菱、莲……湖边生长着野茭瓜、苍蒲、艾叶、芹菜,碧绿碧绿的。湖边一座座牛车盘,周边高高的杨柳湖上,鸟儿都建了窝。湖中鱼虾特多,几乎每隔几丈远,就能看到一条母柴鱼领着一群小柴鱼在觅食。记得有个姓刘的裁缝,以青蛙为饵,常常看到他能钓到大柴鱼,我们用撮箕在岸边的水草中一撮,便能撮到几十条小虾米,在撮箕中蹦跳。

双江口镇的乡村民居很有特色。一栋栋大屋,青砖黛瓦。明清建筑多多,有的有几进深,有的是瓦房与茅屋的组合,数起来,有几十栋之多。双槽门、蔡家屋场、麻屋里、胡家老屋、赖家屋场、燕子湾、桥档上……这些大屋有个共同的特点,它的外围防护设施,一概没有围墙, 而是以港汊、池塘、山沟环绕而成的自然屏障,体现了一代人的智慧和艺术风格。不熟悉的外来人,往往望着大屋,却不知道进去。整个屋场周围是浓密的竹林树木。屋场里面有菜地花圃甚或稻田,树林中多为各种乔木,有的大树要几个人合抱才能抱住,一年四季枝繁叶茂。记得牛车井有株大桂树,八月飘香,好远都能闻到。树靠近大路,常常有行人在树下休憩。它又高又大,几十年来,我在其它地方没见过那样大的桂树。

有趣的是,在环绕这些屋场的水沟里,盘根错节的树兜露在水面上。我们能看到,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大大小小的乌龟脚鱼,在树根上或栖息、或爬行,享受着安静。一有动静,它们就钻到缝隙中去了,想要捉到它们很难,孩子们只能看了干着急。

在双江口镇,有一栋大屋,几十年来,在我的脑海中是那样明晰、美丽、亲切,她就是我的母校双江口高小的所在地——胡家新屋。在浓密的翠竹环绕之中,幽静典雅。这所学校,是当时双江口镇方圆几十里的最高学府,老师多为当地饱学之士,学生有的翻山越岭过河渡水,步行几十里读跑学。啊,我的那些在教坛辛勤耘耕的老师和勤学苦读的同学,而今,你们还健在否?老来对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就像筛子把不愉快的东西筛了,只留下美好的东西。

忘不了,和小时玩伴一道,到张目湖去采摘野菱角,到长坟坪去捡地木耳,到天士公去扯萝卜菜,到泉湖去放夜钓,到箭楼村去拾柴,到田沟里去捉鱼……更忘不了故乡的夏夜,那么安谧。我们把竹铺、门板架在禾场上,扯一把藿香草和稻草混合着点燃,很快就熏走了蚊虫。卧看满天星斗,指认牵牛北斗,看银河流淌,看流星闪过,常常就这样进入梦乡。几回看到月食,孩子们大叫:“天狗吃月呀,天狗吃月呀!”传说要不断叫喊,月亮才能不被天狗吃掉,恢复完美。

故乡常有戏看,锣鼓一响,孩子们心里就激动起来,四面八方,都去看热闹。记得双江口集镇就有一个业余戏班子,常演出,水平不错,有个美女演老生还蛮有名气。至于过年时的鞭炮声、端午节沩江赛龙舟的吆喝声,至今还常常在耳边缭绕。啊,久违了,我的故乡!


来源:宁乡网

编辑:喻常宁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