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型融媒体新闻专题《心声》第十期《一江碧水焕新颜》已于7月22日晚在宁乡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并已在宁视界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本报今天予以刊发,敬请关注。
□文/宁乡市融媒体记者 周娉 图/何华龙 任铁
沩江,我们的母亲河,几年前那场肆虐的洪水,让她受到重创,沿线部分河段堤身单薄、涵闸排涝能力不足、防汛道路不通畅……“千疮百孔、不堪一击”的母亲河通过连续三年沩江流域综合治理(宁乡段)项目的实施,沿线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如今的沩江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一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北宋诗人王安石笔下描述的江南水乡美景用来形容如今的沩江恰好不过。从100米高空俯拍沩江,她就像一条丝带串联起沿线的17个乡镇(街道),河水两岸青山叠翠,野鸭戏水,不时有白鹭翩然飞过,为幽静的沩江增添了无限生机。
沩江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全长144公里,在宁乡域内长117公里,从沩山乡一路逶迤而下向东奔赴湘江,润泽了流域内成千上万的人民。然而,几年前那场肆虐的洪水让沩江“伤痕累累”,沿线群众生产生活受到重创。“那场大水导致沩江河横市镇云山村地段有两处缺口”。横市镇云山村党总支书记李秋良回忆说。居住在沩江下游的金洲镇颜塘村村民邹旭红告诉记者:“原来只要一下雨就提心吊胆,一方面担心河堤垮掉,另一方面又怕这些雨水没地方排,形成内涝。”
为了修复沩江沿线的“伤痕”,三年前市委、市政府带着群众的期盼,对沩江(宁乡段)全线进行综合治理,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总揽,按照“全面建成水资源利用体系、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维护体系、水环境保护体系、水景观提升体系、水制度完善体系”的思路,先后启动了沩水流域综合治理(宁乡段)工程建设项目、城市防洪工程等治理项目,同时沿线各乡镇逐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垃圾分类减量等多项举措,形成了沩江水环境系统治理思路,全面提升沿线流域防洪、生态、治污、文化、旅游的功能与品质,打造最美“母亲河”。
仲夏时节,万亩水田像绿毯一般铺在沩江两岸,农田里浅浅的水刚好没过禾苗根部,滋养着拔节成长的禾苗。横市镇水管站的站长潘向阳向正在看水的村民李明宪询问水田灌溉的情况,李明宪满面笑容地讲述着这几年来种田的“幸福”,“现在电排修好了,灌溉的渠道也用水泥砌好了,农田里放水根本不用愁,我今年特意多种了几亩田。”
云山村有5000多亩水田分布在河岸边,每年的收成与沩江紧密相连。李秋良说,随着2018年沩水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宁乡段)的启动,云山村9公里长河段纳入综合治理范围。“原来这段河中间有一大块砂,治理之后我们河道畅通了、水清了,重新选址新建了电排等等,这让我们老百姓感到特别满意,整个工程确实是一个民心工程。”李秋良颇有感慨地说。
综合治理后,云山村段原来狭窄且杂草丛生的堤岸修成了平均路幅达6米宽的堤顶公路,附属设施的完善也让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横市镇水管站站长潘向阳向记者介绍:“我们横市镇是最受益的,灌溉面积差不多有11000亩,覆盖云山、泉柳、横市、向阳4个村,沿岸两线烟田的受益面积有3000多亩。”
横市镇云山村灌溉渠道。
二
沩水综合治理(宁乡段)工程建设项目包括横市镇在内的沿线11个乡镇,整治河段全长57.98公里。项目分为十二个施工标段,对河段进行河道整治、治涝及撇洪工程、灌溉工程、支流整治、下河踏步与码头建设、防汛道路工程等建设内容,通过三年的综合治理,让沿线岸坡得到整治,堤防加高加固,河道全线疏浚,进一步提高了河流行洪、抗洪能力,提升了河流生态功能,推进了沿河城乡一体化进程,沿线各个乡镇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得到进一步彰显。
落户大成桥镇鹊山村的贪吃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贪吃侠公司)2019年开始进行名贵鱼类的养殖,当时看中的就是这江碧水。“我们与沩江一路之隔,通过水渠把沩江水引进我们项目,不仅一年四季可以提供活水,而且不需要用电抽水,这为我们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开支。因为离沩江水域很近,所以水源质量很好,这有利于我们养殖名贵品种的鱼类。”贪吃侠公司总经理丁伟说。公司拥有1000多亩水域面积,其中300多亩用来养殖名贵鱼类,包括鲈鱼、鳜鱼、翘嘴鲌等10多个品种,名贵鱼类的养殖对水质的要求很高。丁伟介绍说:“沩江水引到我们水渠以后,水上能见度接近1米,水质很清澈,包括重金属指标、氨氮含量我们都检测过,都是符合要求的。”
贪吃侠公司名贵鱼类养殖工厂。
在丁伟看来,沩江水质的逐步好转与沩水流域综合治理(宁乡段)分不开,依托沩江良好的水资源公司逐步转型发展科学、生态工厂化养殖,今年收益可达500万元。如今,依水而居的鹊山村拥有水果、蔬菜、水产养殖等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经营主体达23家。大成桥镇鹊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去年我们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88万元,今年预计有1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可增加1000元,通过发展产业解决了576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都是通过基础设施完善、沩水流域治理,包括产业发展来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益。”
三
沩江经大成桥镇后,一路奔腾流入回龙铺镇,从该镇袁家河段开始,沩江进入城市防洪圈规划建设范围,按照《城市防洪规划》,我市总投入近20亿元建设了城西、城东、新民垸、群英垸四个防洪圈,防洪圈按照堤防工程建设、河道整治、治涝工程、洲滩保护等项目进行建设,建设完成后形成了城市防洪闭合圈,提高了城市防洪标准。“整个城市防洪工程建成之后,有效地提高了城区防洪减灾能力,城区防洪能力从原来的不到20年一遇,现在提升到了50年一遇。”市河长制工作事务中心主任彭杜说。
城市的防洪标准提高了,沩江下游防洪安全也在升级。“原来每年汛期的时候,这段堤都会要垮掉很多,一垮就是4—5米宽,垮掉的河堤被冲走了。河堤内侧的这一片田,遇到大雨能蓄2米深的水,汛期有这种现象发生。”金洲镇颜塘村党总支书记杨朝辉说起往年汛期出现的情况仍心有余悸。
为了彻底解决沩江金洲镇颜塘村段的这个问题,2018年10月底市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团队对现场进行查看,并制定治理方案。“我们把这一段做了衡重式混凝土挡墙,挡墙的主墙有400米长,两边的翼墙每边30米,总共460米长,挡墙混凝土用量是8000多立方米,8000多立方米混凝土相当于5米宽的道路20公分厚的混凝土可以修8公里道路,有这么大的量。”市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员刘杰立向记者形容挡墙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强度。
通过衡重式混凝土挡墙的建设,加上沿线矮脚挡墙、雷诺护坡、草皮护坡等岸线的整治,原来的险工险段现在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这也给当地村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邹旭红说:“现在河堤沿线的问题都解决了,我们出行安全了,再也不用担心下大雨冲垮河堤了。”综合治理不仅稳固了河堤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项目对河堤沿线的涵闸进行了重新修复,原来由于内涝严重而荒废的农田如今又重新种上了水稻。“现在修好河堤,通过排水措施把管道疏通以后,内涝田也能种了,这也为我们这些种粮户增加了不少收益。”邹旭红介绍说。
连续三年来,通过沩水流域综合治理(宁乡段)、城市防洪工程等项目的系统治理,有效解决了沩水流域堤身单薄、违章建筑多、涵闸排涝能力不足、防汛道路不通畅等问题,达到沩水流域“防洪排涝达标、防汛道路通畅”目标。三年时间,沩水流域完成了25处险工险段工程建设,新建改建桥梁3座,修筑灌溉渠道80多公里,对沿线276处涵闸、涵洞等穿堤建设物进行修复或建设,同时完成了沿线附属工程的建设,如今沩水流域综合治理(宁乡段)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下阶段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沩江沿线的建设,把沩江打造成推动沿线乡镇发展的“经济带”。
沩水流域综合治理让生态更美好。
“沩水治理以确保区域水安全,兼具文化探源、休闲健身、生态农业、美丽乡村等功能一体的文化生态休闲长廊。目前我们正在做的这个规划,主要包括‘一带两路’和相应的驿站建设,‘一带’是以沩水为生态轴,‘两路’是沩水两岸的堤顶道路,下阶段将对堤顶道路进行硬化,沿线修建驿站,甚至还包括加油站的建设等。”市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贶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母亲河综合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三年沩水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只是保护母亲河的新起点,未来我们要以“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走好生态治理与保护的每一步,让母亲河沩江“水更清、河更畅、岸更绿、景更美”。
沩江河横市段。
心声
大成桥镇鹊山村党总支书记陈剑
沩水流域综合治理给我们带来的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大成桥镇鹊山村村民喻中元
希望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富起来。
金洲镇颜塘村村民邹旭红
种植业在新形势下会越搞越兴旺。
长沙鹊山贪吃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伟
让我们的农村更加美丽,更加漂亮,生态更加美好。
扫码看视频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周娉 何华龙 任铁
编辑:喻靖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0/07/24/778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