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2020-09-10 11:15:33 字号:

——记双凫铺镇双明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莉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张铸英

驻村第一书记既是党委政府惠民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市统计局机关干部杨莉自从到双凫铺镇双明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勤学政策,因户施策,以“端起粗瓷碗吃农家饭,坐在板凳上聊农家事,挽起袖子干农家活”的深入走访,赢得了“扶贫政策的‘百事通’、山间行走的‘活地图’、村民家庭的‘户户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等雅号。

杨莉(右)正在走访贫困群众。段华良 摄

施策的“贴心人”

“嘎、嘎嘎……”9月2日,记者刚走到双凫铺镇双明村新风组贫困群众陈妹家前坪,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鸭子欢叫声。

“妹儿,这个篱笆要撤到水塘那边堤上去,让鸭子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走进屋后宽阔的鸭子养殖场,记者看到,杨莉蹲在鸭群里,正和陈妹商讨鸭场的养殖环境及饲养方法。

“搭帮杨书记,指导我养鸭技术,又帮我解决鸭场的恒温问题及环境卫生问题!”陈妹告诉记者,父母年迈,且患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两个子女尚幼,还在上小学;爱人身体不好,家里经济一度很是窘迫。近年来,在杨莉的全力帮扶下,家境逐步好转。

“现在养了2500羽鸭子,我要用心照顾好它们,不辜负杨书记的期望,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陈妹说,杨莉想方设法让她去学一门技术,发展产业。去年,在杨莉的支持下,陈妹学会了培育食用菌,今年又发展了养鸭产业。

“杨书记没架子,经常来帮忙做事。”陈妹一脸感激地告诉记者,“真的是非常感谢她。我相信,有国家这么好的政策和这么好的扶贫干部帮扶,我们家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帮扶的“百事通”

“要不是杨书记帮我销蛋,我今年就亏死哒!特别感谢她。”双明村艺子湖组贫困户谢建华告诉记者,他今年55岁,肢体三级残疾,无法外出务工,养了1500多羽鸭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鸭蛋和皮蛋无法销售,再加上资金和技术不足,不但没挣到钱,饲料供应也不足。杨莉得知情况后,立刻发动亲朋好友为谢建华销售皮蛋和鸭蛋,为其增收1670元,并联系了宁乡一家餐饮公司,每月供应200个皮蛋和200个鸭蛋。

采访中,贫困群众围着记者,争先恐后地说起杨莉的扶贫故事。

“杨书记为人好,亲切,特别关心我们。”双明村鸡子湾组二级肢体残疾人姜泽良告诉记者,自己早年因意外右手截肢,造成行动不便,失去劳动能力。杨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边四处奔走,为其争取各项政策支持,并申请办理了二级残疾证,一边积极鼓励其发展养殖产业。

……

行走的“活地图”

“杨书记呀,不光是贫困群众的贴心人,还是扶贫政策的‘百科全书’、双明村行走的‘活地图’。”双明村党总支书记熊复坤告诉记者,驻村不到一个月,杨莉通过走访调查,全面掌握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了解了全村低保户44户、五保户38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同时对全村党员和四类人员也进行了深入走访。她还与支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座谈,研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在摸清村情和贫困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杨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双明村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及2020年度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思路清晰,非常优秀。她来驻村,是双明村的幸运。”

“刚来驻村时,我的心理压力其实蛮大的!”杨莉告诉记者,年初接到安排说要驻村时,真是有点懵,对于扶贫工作,自己完全是“门外汉”。而且,家里2个小孩,大的14岁,小的2岁,都需要照顾。尽管如此,杨莉还是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双明村。

“既然来了,就必须做好!双明村是我生长的地方,有我童年的美好回忆。”驻村工作队就是一根纽带,一头连着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一头连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初到村上时,杨莉不熟悉贫困户的住址,为详细掌握每户的具体情况,方便与贫困户进行深入沟通,她动手绘制了贫困户分布图;她把贫困户当亲戚,足迹踏遍了双明村的山山水水,哪家住在山坳上,哪家住在渠道边,她一清二楚了。

为了尽快掌握政策,杨莉专门手写了一份政策解读,从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到贫困户能享受的政策等熟记于心,为贫困对象答疑解惑。熊复坤告诉记者,杨莉就是一本活的扶贫政策的“百科全书”,什么扶贫政策问题都问不倒她。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要坚持发展产业,鼓励贫困群众靠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去脱贫,这样才能保证脱贫而不返贫。”杨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通过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在今后生活中能够用自己的技术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走上致富道路。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段华良 张铸英

编辑:喻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