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青春应如此 芳华似夏光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2020-09-25 09:42:53 字号:

青春是萤火绚丽的流动银河,灿烂却也匆匆,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假如眼中只有利益与私欲,那人与只会满足于物欲的动物又有何分别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这是在《恰同学少年》中蔡和森先生的一番话,一场辩论,放在100年后的今天,也同样精辟。多少人把吃粉笔灰一类的职业视为低人一等,然则心若崇高,心亦崇高也。志向远不远大,取决于我们个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崇高自与我们同在。

读书,进步,救国。少时的毛泽东曾向杨济昌老师谈起过教育救国。读书时期,身边发生的事和物使他动摇、使他疑惑、使他深思、使得其发问——教育究竟能否救国?身为校长的孔昭绶先生被迫离校,离开他亲爱的学生们,再次出国留学。“搞教育的,连自己都救不了,教育又如何救别人,怎么救这么大的国家?”但有这样一群人始终相信,人会进步,社会会进步,国家也会进步。始终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坚定的走下去。有的人,有的事无法靠教育、无法靠空洞的理想改变过来,靠读书也许是不能救国,靠教育也许是不能改变一切,但只有读书,才能悟出道理,只有读书,才能在明天,解开一个个使今天的人困惑的谜团。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年来不变的真理,辉煌至今。身为少年,本该以读书为本,或许百年之后的盛世,我们早无需救国,但一个时代的责任,还在不远处等待着……

君子有所为。“全长沙有上千的学生,光我们十几个人知道根本不够……全长沙100个学生里至少有99个是支持我们的,一个人传一个人,我传给你,你再传给他,就这样传开了,也不一定查得出始作俑者。”为了让更多的青年们了解时局(袁世凯的复辟帝制),毛泽东一行人想方设法将梁启超先生等人的文章传播出去,事终成。罗翔老师说过:“正义的过程与正义的结果往往是不相矛盾的。”这临近黑暗社会下的暗流涌动,是青年们与教书育人者的力量——这种站在社会风口浪尖,以一种几乎是自我牺牲的方式一棒传一棒的力量,这种“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希冀,一代代传递至今,而将由我辈担起,薪火相传……

星光不问赶路人。在那时局不稳、意气风发有作为的年代,在当今物资丰裕、精神饱满的时代,隔着一代山水,一幕春秋,我们仍能向前辈们学到很多。国在进步与富强,并以非完成时而是进行时的状态前行,而我少年,虽不称以国之栋梁,却并非报国无门之士。新时代的少年,不会忘记对那些为祖国未来奋不顾身的人们许下的诺言,不会违背爱国、报国、强国的人生追求与责任担当。我们见识过历史上的一幕幕少年有为,我们也终将光荣的印在历史的一幕,并延续和开创出一个如他们所愿的盛世。

少年的中国,中国的少年。“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先生的文字,总是如此震撼而具有启发性。在那一代少年的口中,彰显着无限情思与志向。他们坚定自强,他们敢作敢当,他们聪慧灵活,他们目光长远,他们斗志有为,他们赤诚相待,他们胸怀天下。我们,也终将成为他们。

青春正当时,且不问路远,赴人间惊鸿一场。

(作者系玉潭街道紫金中学030班学生,指导老师:彭虹)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嫚芝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