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畅
10月17-19日,以“畜牧业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第393次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我市举行。论坛分别从“新兴科学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转化与应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种质资源创新”“功能畜牧业发展与功能食品”“地方猪产业发展与模式创新”等4个主题邀请了10余名青年学者做报告,并围绕以宁乡花猪为代表的地方猪在品种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论坛开幕式现场。
专家 黄庆生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
报告题目:禁抗后的饲料管理
报告摘要:该报告从饲料停抗后的现状背景、应对策略、规定解读三方面进行讲述。今年1—9月,累计饲料生产总量18256万吨,同比增长7.8%。猪饲料同比下降0.3%,比2018、2017年分别下降22.8%、下降22.5%;蛋禽饲料、肉禽饲料同比分别上升14.9%、上升15.9%;水产饲料同比下降4.0%;反刍动物饲料同比上升12.1%。由于玉米价格持续高位,拉动饲料价格上涨。针对现状,从企业层面要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减少病源接触机会,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积极寻找替代产品,进行功能和作用机理的评估,规避直接杀菌、抑菌,要用对动物本身有营养和免疫增强功能的产品。管理部门要实施激励创新政策,优化新产品审评审批程序,鼓励新产品申报;狠抓监管维护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规范行业发展。报告中,还对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审批咨询服务机制工作以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评审工作相关规定进行了解读。
专家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报告题目:提高地方猪种瘦肉率的策略
报告摘要:该报告从我国生猪的发展现状、湖南地方猪种质资源特性、影响猪瘦肉率的因素、生猪产肉增效策略等方面进行讲述。我国生猪的发展现状以宁乡花猪为例,瘦肉率每提高5%,利润增加300元/头。提高地方品种猪的瘦肉率是提升我国养猪业效益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影响猪瘦肉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性别、生长阶段、饲喂方式、营养调控等方面。通过品种选育或者杂交组合、基因编辑改良、妊娠期营养、仔猪出生后各阶段营养干预等方面进行生猪产肉增效,尤其在宁乡花猪产肉增效方面,要注意营养调控,全程低蛋白日粮(长期摄入),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且促进了育肥猪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
专家 李奎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因编辑与遗传育种
报告摘要:该报告从重大疫病是我国生猪产业“卡脖子”的关键问题,抗病育种是产业的迫切需求;CD163基因编辑猪可完全抵抗1、2型PRRSV, 且主要经济性状正常;CD163/pAPN双基因编辑猪可有效抵抗三种病毒,且主要经济性状正常等方面进行讲述。我国生猪养殖业面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两种重大疫病。抗病育种是抵抗重大疫病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成功的案例表明,培育猪的抗病新品种(系)是可行的,猪的抗病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专家 张宏福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报告题目:环境支撑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摘要:该报告从养殖业的方位(where)、重视环境,回归“养”的本源两方面进行讲述。面对100年未有大变局,畜牧业已进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减药绿色的新时代,但面临着养殖效率偏低、病死率高,过度用药、过度用苗仍严重,养殖设施工艺较差,规模化、自动化发展迅速,缺乏规范、标准等养殖环节态势。为解决这一问题要从环境控制、绿色营养、生物安全、精准饲养四轮驱动提高畜禽自身免疫力,重视环境,回归“养”的本源。畜禽的生长环境影响其免疫健康,机体代谢,生长与繁殖机能。
论坛吸引众多专家参与。
其他专家讲述内容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0/10/20/853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