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法治绘就大美宁乡幸福底色
2020-12-03 10:08:28 字号: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邬艳 喻恩来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近年来,宁乡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和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探索新技术新媒体在普法中的应用,打造立体式多元普法方式,努力讲好法治宁乡故事,传播法治宁乡正能量。

春城中学学子正在专心致志听法律讲座。邬艳 摄

“关键少数”引领学法风尚

掌握法治规则,树立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已经成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为了抓好“关键少数”,全市推行和强化了会前学法、公职人员学法考法、企业家学法用法三大制度,始终把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和企业家作为法治宣传的重点,涵养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观念,形成用法治思维谋划工作、以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

市政府常务会坚持会前学法半小时,年初制定学法计划,由市长点题、部门单位行政一把手主讲、市领导提问,已开展统计法、土地管理法、保障中小企业资金支付条例等学法28场次,有效促进了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学法用法。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市委中心组和各部门乡镇中心组每年学法两次以上。

在积极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制度的同时,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还要通过严格的考法,同时出台《宁乡市关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的实施意见》,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处理企业法律事务的能力。如今,每年宁乡市国家工作人员的学法率、参考率、合格率均达100%;今年已进入企业开展专项法治讲座32场次、解答法律咨询6850人次、审查合同3258件、代理仲裁诉讼案件1739件。

创新载体打造坚实普法阵地

在全民“手机”时代,新媒体成为了最有力的普法阵地。

为了抓住这块普法宝地,宁乡市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新媒体普法联盟,现有新媒体成员平台29家,涵盖微信、头条、抖音等领域,粉丝量达260余万,三年累计发布普法内容18671篇,原创普法短视频(微电影)50部,总阅读量4000多万人次。

“我最喜欢看他们的《菲常说法》,里面有很多案例,我们可以从案例中知道许多法律知识。”市民黄先生表示,新媒体普法这种方式非常好,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视频、文字都很吸引人。

“我们的普法文章或者普法视频里,有40%以上的案件都是通过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改编的,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媒体普法联盟负责人刘雨菲告诉记者,各新媒体平台根据自身特色,结合群众喜好开展普法,推出了微文章、微视频、微电影、微小说、话题讨论、网络答题等,非常受欢迎,也非常实用。

除了普法,新媒体联盟还针对少数市民喜欢向社会自媒体平台曝光曝料的情况,安排专人主动对接,组织律师、调解员及时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共计化解各类具体问题200多件;鼓励各平台将“曝料帖”转化为“普法帖”,有效防范了负面舆情事件的发生。“多谢他们帮我解决了困扰的问题,让我过上了平静、正常的生活。”一位被帮扶过的女士告诉记者,“当时的求助没想到能够成功,他们用一年多的时间来帮我解决问题,让我重生,真的非常感激。”

精准普法让全民高效知法

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公民的法治意识会逐步提高。这不仅体现在专业律师的身上,还体现在每一个普通群众当中。而如何普法,如何精准有效地普法,成为近年来市司法局一直在研究的事。

普法不再“泛泛谈”,才能有效进心间。为了帮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宁乡市制定了学校法治教育“六个一”方案,打造了学校法治教育基地,让法治环绕学生周边。

11月27日,市司法局公职律师来到春城中学,为该校初三学生送来了一堂《预防校园霸凌》的法治教育讲座,通过身边的真实案例,在青少年心中留下敬畏法律的种子,同时也告诉他们怎样拿起法律武器来对校园霸凌说不。“案例讲解非常易懂,我知道了不应该去欺凌别人,守住自己心中的底线,同时也不能让别人来欺负我。”该校学生刘功化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不同的法治讲座,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法律知识。据悉,近年来,每年学校开设法治课就有200余堂次,参训师生达6万人次。

普法不再“板着脸”,才能接地气聚人气。为了让农村居民知法懂法,宁乡市通过“面对面”普法、“村村响”普法、屋场会说法等方式,让农村法律政策宣传呈现常态化趋势。

10月26日傍晚6点,煤炭坝镇东山村的“大喇叭”准时响起,广播普法节目《一包烟、一顿饭、一个招呼惹出的处分》顿时吸引了该村村民的注意力。“广播这种形式太好了,村民在家就可以听,而且内容浅显易懂。”听了本期广播后,廖正明告诉记者,以前都要带着纸质宣传资料挨家挨户上门讲,内容比较枯燥。现在广播一喊,大家就都知道了,并且内容生动有趣,有事例,更有人现身说法,村民一听就懂。

据悉,近三年宁乡市针对农村居民共举办专题法治讲座2300余场,听课人数30万人次,收集社情民意1.2万余条,提供法律咨询1.8万余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63.5万份,创办法治宣传栏451个,录制村村响普法音频8件。

在普法的同时,市司法局还突出民生需求导向,量身定制“法律大餐”,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法治惠民的获得感。如针对务工人员开展“农民工放心天下行”活动,利用新媒体和村组微信塔群广泛宣传工伤、劳动关系等法律知识,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近三年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体检260余份,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26件,帮助农民工追回工资881万元。

“线上”“线下”交融,全阶层、全地区覆盖,织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网络,让法律服务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市司法局一直在孜孜以求的事。如今,全市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只有道德与法律形成合力,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才能共同筑牢社会文明的大厦。

市司法局公职律师向老年朋友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收集相关资料。照片由市司法局提供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