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巷子口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 1万亩小水果产业打造“香甜大道”
2020-12-23 10:30:53 字号:

果园成为当地村民务工增收的渠道。李向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向

党建兴则产业兴,党建强则事业强。近年来,巷子口镇把党建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出台支持小水果产业《关于支持小水果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简称《十条措施》),全镇10个村(社区)入股成立巷子花开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巷子花开农业”),以果园为阵地,以党员为标杆,以服务为根本,不断做大做强小水果产业,走上兴镇富农之路。如今,“状元之乡”果园遍布,黄澄澄的黄桃、红通通的李子漫山遍野,猕猴桃、沙糖橘、冰糖橙、葡萄、枣子等缀满枝头,全镇果树面积超过1万亩,产值超8000万元。

党员带头建起水果基地

近日,巷子口镇官山村海拔700多米的长兴仑山顶白雾笼罩,如同仙境一般。记者沿着陡峭的山路一路上爬,看到一栋平房座落山腰,这里就是宁乡金聚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所在地,公司负责人名叫李志坚,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山上住了快8年了。

“我回家乡是为了圆自己的农业梦,刚到这里时,发现到处都是野生猕猴桃,证明这个地方是适合种猕猴桃的。”李志坚告诉记者,他承包了村上1000多亩林场,开荒,修路,建起了100多亩的黄桃、猕猴桃种植基地,已投入500多万元。

当天,该镇巷市社区居民彭植雄和10多个村民正在果园里挥锄除草、为黄桃树剪枝,闲不住的他们,每年都可以在这里挣一笔钱。“砍柴、除草、施肥、套袋、采摘……哪个过程都要请人来做事,活轻松,我在这里做一天事有100多元的工钱。”彭植雄告诉记者。

“水果基地今年扩大到了200多亩,一年的人工支出超过20万元。”李志坚介绍,在他的带动下,曾经的省定贫困村官山村已有100多户贫困户种起了黄桃、油茶等,如期脱贫。

联花村南轩湖家庭农场负责人、共产党员隆国强流转了80亩土地,投入100万多元种植了黄金贡柚、血橙、黄桃、凤凰李等水果,依托张家滩屋场、南轩文化园打造一个果园观光生态农业项目;黄鹤黄桃、金枫园李子、仙龙潭沙糖橘、巷市社区冰糖橙……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就是要党旗飘扬,先锋引领致富路,全镇10个村(社区)在实施打造“一村一品”过程中,活跃着孙迪军、易建、李汗中等党员种植大户的身影,他们成为一面面旗帜和致富的“火种”,为全镇做大做强水果产业、村民奔小康增强了向心力。

党委谋划打造“水果小镇”

巷子口镇气候四季分明,土壤、地理条件适合多种水果生长。近年来,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发展水果产业作为兴镇富农的根本,以党建固本,抓班子战斗力,抓制度执行力,抓党员带动力,为产业发展增强凝聚力。

黄鹤村共有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去不适合发展产业的兜底保障贫困户,有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了黄桃种植等产业。近年来,该村党总支狠抓班子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名党员联五户群众”,上门向广大村民面对面讲解相关政策、产业前景,党员种植户手把手指导有需要的村民种植栽培技术,激发村民种植水果的积极性;同时,该村党总支主导成立合作社,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全力解决产品“销售难”问题,让种植户吃下“定心丸”。2019年,黄鹤村党总支通过水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获得“五星”村(社区)党总支荣誉。

这是巷子口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巷子口镇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和“五星”村(社区)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员“五带头”“联五户”活动,全面注重在农业产业链上建强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健康发展,全力打造“水果小镇”,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今年6月,该镇10个村(社区)集体入股成立巷子花开农业,打造“巷子花开”特色品牌,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户”模式抱团发展,充分利用农产品推介会、展示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以及“互联网+”“巷子花开”同心汇公益服务等平台,加大品牌产品展销力度。8月1日,“宁乡市巷子口镇黄鹤黄桃展销节”活动在宁乡高新区管委会举办,巷子花开农业现场与128家企业签订协议,实现黄鹤黄桃销售约30万公斤,一举解决了当地水果的销售难题。

“我们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巷子花开农业负责人、巷子口社区党总支书记易建介绍,公司保底收购水果种植户的产品,统一进行宣传、包装、销售,解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已参加“2020年首届湖南黄桃品鉴会”“宁乡扶贫集市”等大型活动,通过电商、抖音平台宣传和淘宝直播等多种模式,水果产品销售至全国20多个省市,带动黄桃、李子等水果销售数百万元,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攀升,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该镇党委负责人介绍,随着黄桃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帮助果农销售黄桃成为当务之急,该镇积极谋划,党员干部当起了“推销员”,主动找市场、拉订单,今年,通过联系宁乡经开区、宁乡高新区企业,开通电商平台帮助群众打开销路,同时促进水果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使得黄鹤黄桃等小水果产业真正成为该镇告别贫困,走向振兴的富民产业。

《十条措施》成就1万亩果园

12月4日,黄鹤村村部一番热闹景象,这里正在举行水果种植培训班,吸引该镇126名种植户主前来参加。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种植户举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讲座,分析相关水果类产品安全事故,传授冬季果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并现场演示果树修剪、整枝过程,让大家受益匪浅。“培训活动让我们掌握到果树栽培技术,如何提升水果品质,能够更好地向土地要效益,增加果农收入。”参加培训的张勇说。

“这次培训活动非常契合我们一贯的理念,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发展本地特色水果产业,出台了《十条措施》,保障水果行业的持续领先态势,同时,确保地方经济的稳步增长,拉动从业农民收入增加。”易建告诉记者。

“巷子口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建强基层组织的重大举措,纳入了党委、政府的重大议事日程,专题研究、经常调度。”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镇党委通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示范引领,鼓励扩大种植规模,提供技术指导,提升品牌竞争,拓宽销售渠道,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打造标准示范基地,引进支持深加工,“一对一”联系帮扶等《十条措施》激发果农“种得更多、品质更优、卖得更好、抱团发展”的热情。

“联花村今年申报水果种植面积114亩,巷子口社区申报了184亩,官山村申报了135亩……10个村(社区)都按照‘一村一品’规划种植果树,目前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十条措施》充分激发了村民的种植热情,今年申报种植小水果面积达到2000多亩,已落实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截至目前,该镇已发展黄鹤黄桃、金枫园李子、官山猕猴桃、仙龙潭沙糖橘等小水果种植面积1万亩,实现年产值超8000万元,依托发展水果产业打造了一条兴村富农的“香甜大道”。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