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畅 整理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近年来,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多发,为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记者特意整理了一份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知识,帮助读者了解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预防措施。
问:常见的有限空间有哪些?
答:常见的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封闭半封闭设备:包括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地下有限空间:包括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地上有限空间:包括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问:有限空间事故发生有什么特点?
答:1、季节性。每年3月至10月,为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易发期,春夏两季尤为突出。闷热潮湿的天气,不利于有限空间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更易积聚。加之因天气炎热,一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摘下防护面罩等,这样的做法非常危险。2、盲目施救引发伤亡扩大。据统计,大多数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都存在处置不当、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在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后,一些监护、救援人员甚至在未采取任何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冒险进入有限空间施救,犹如下饺子,一个接一个伤亡。
问:有限空间作业有哪些危险有害因素?
答:有限空间作业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小,场地狭窄,通风不畅,照明不良,出入困难,不利于工作、监护和施救;作业空间内湿度较大,易发生电器设备设施漏电触电事故;作业空间温度较高,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易疲劳;作业空间存在酸、碱、易燃、易爆、有毒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气体和蒸汽、烟、尘等或存在缺氧或富氧环境,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作业场所位于地下时,受地质条件影响,存在冒顶、坍塌等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高处作业或机械施工时,存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场所位于交通道路上时,存在车辆伤害等危险有害因素。
问:近年来,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多发,有限空间作业该如何展开?
答:一是作业前要评估作业环境,分析有害因素,实行作业审批制度;明确现场人员及其安全职责;告知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并进行监督;要采取安全隔绝及清洗或置换等安全技术措施。要先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检测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的浓度,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再开始作业。二是作业时要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通风设备故障、氧含量浓度低于标准限值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限值时,立即停止作业,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对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连续检测;监护人员要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不得离开现场。三是作业中断时,一旦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再次进入有限空间时,必须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四是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1/01/15/8895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