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冶成完成学业后分配到宁乡玉潭高等小学任教。
梅冶成堂侄孙 梅季坤
烈士档案
梅冶成,(1881年—1943年),化名李治盛、李时盛。青山桥镇和平村人(今上流村)。曾任宁乡县农民协会委员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因病去世。
□文/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娉 图/何华龙 彭凤
在《宁乡人民革命史》上,详细地记录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农民为了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团结起来,组建了地下农民协会,随后建立起宁乡农民协会委员会,通过开展农民运动,点燃了宁乡人民革命的火种。而说到农民运动,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梅冶成。梅冶成与宁乡农民运动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作为宁乡“四老”之一的他,在革命奋斗路上,又有着怎样执着、坚毅的故事呢?一起去看看。
一
远山云雾氤氲缭绕,近处房屋错落有致,水田纵横交错,春日里的梅家湾就像一幅春意盎然的江南之乡画卷。1881年,梅冶成就出生在这水土丰美之地。父亲是私塾老师,从小梅冶成就随父亲在包冲读私塾,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读了五年私塾,梅冶成考入玉潭书院,21岁中了秀才,成为清朝最后一批秀才,而已经厌倦封建科举制度的梅冶成没有再去参加应举考试,22岁那年考入了新式的湖南武备学堂。“梅冶成是个性格比较坚定的人,他在读书的时候,就因为一位老师反对他的一些想法,毅然从湖南武备学堂退学了。”中共宁乡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姜小平介绍说。
退学后梅冶成到处游学并加入同盟会,投入反清活动。1907年他又考入了湖南优级师范学堂(今湖南大学),完成学业后分配到宁乡玉潭高等小学任教,开始他的教书生涯。姜小平说,“梅冶成在玉潭学校教书的时候,课程讲得很精彩,当谈起国家形势的时候,义愤填膺。尤其是面对袁世凯恢复帝制,跟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他还在黑板上画一个袁世凯的头像,用鞭子去抽打,说明他有鲜明的革命思想。”
作为一名史地老师,梅冶成的课堂生动有趣,见解独特,思想进步。许多学生不仅爱听梅先生的课,并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梅冶成在玉潭学校任教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进步人士、革命人才,刘少奇就是其中之一。刘少奇曾回忆说:“梅冶成是帮助我进步的第一位老师。”
梅冶成作为刘少奇的思想启蒙导师,从此带领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然而,梅冶成的新思想让宁乡复古派人士所不满,1916年他被玉潭学校解聘,后来相继在云山高小、甲等师范学校任教,并结识了何叔衡、谢觉哉、王凌波等革命人士。“梅冶成与何叔衡、谢觉哉既是朋友又是同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梅冶成受他们的影响,看了很多马列主义书籍,1925年他找到何叔衡,在长沙清水塘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梅冶成堂侄孙梅季坤说。
(二)
在梅冶成入党之前,何叔衡聘请他为宁乡通俗教育讲解员,向农民宣传进步报刊,传播革命思想。这是大革命时期宁乡农民运动的最早记载,此后几年,梅冶成利用寒暑假带着自己的学生在宁乡各地开办农民夜校,以农民夜校和雪耻会为阵地筹办秘密农民协会,打开了宁乡农民运动发展的新篇章。
“1927年梅冶成在同文镇石桥铺河边沙洲上开千人大会,三、四个乡的农民都来听他作报告,作报告的目的就是想把他们动员起来,要看清我们是受土豪劣绅压迫、受地主剥削的,要站起来、团结起来,要团结起来,只有参加农民协会。”梅季坤说。
当时,在中共宁乡县特别支部的领导下,农民运动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期,1926年7月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梅冶成被推选为农民协会委员长,从此宁乡全县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成为湖南全省九个逢勃发展县之一。“当时宁乡划分为21个区、560个乡,都建立了农民协会,入会人员达到了30万人以上,占到了宁乡人口的一半以上。通过农会活动,那个时候叫农会专政,来开展了减租、减息、减压的工作,惩治土豪劣绅,大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也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姜小平说。
然而,1927年5月发生“马日事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随后,严岳桥、谢南岭、梅冶成等领导组织沩山起义。由于武装力量薄弱,沩山起义失败。梅冶成避居江西永修,随即在永修教书并组建地下工委,梅冶成在江西从事革命活动被湖南清乡司令何键知晓准备实施抓捕,得到消息的梅冶成流亡到上海,被安排在王凌波所主持的印刷所任校对,1930年9月被捕。后经营救于1931年6月释放。释放后梅冶成化名李治盛,以伙夫身份留在党中央所属机关工作,1932年,由于机关遭破坏,再次被捕,并被判刑4年,身体受到严重摧残。
姜小平告诉记者,“梅冶成两度入狱两度出狱,应该是身心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后来他依然坚持革命,向八路军驻湘联络处负责人王凌波提出要去延安的想法,但是因为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就没有让他去。他从国民党的左派同盟会会员到共产党员到后面开展农协活动以及之后经历的种种磨难,仍然到最后还坚持革命,所以他是一个信念比较坚定,而且行动比较坚决的一个人。”
梅冶成在监狱饱受折磨,身患风湿病,右腿几乎残废,然而取道江西回湘途中遇敌机轰炸,造成一侧耳朵失聪。回到家乡时,梅冶成已经57岁。虽然身体多有不适,但是他依然参加各类宣传工作,及时传播党的声音。1943年3月6日,梅冶成病逝享年62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百年风云变化,烈士已长眠于绿水青山之间,而他这一生坚毅果敢、为党和人民甘于牺牲自己的精神永存于我们心中。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1/05/17/9345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