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杨文凡:矢志不渝 献身革命
2021-05-24 09:24:52 字号:

杨文凡曾使用过的一座机械钟至今保存完好。

杨文凡《革命烈士证明书》

杨文凡家旧址。

在此山牌楼。

烈士档案

杨文凡(1901年—1928年),字尧階,号春生。东湖塘镇许家坝村李家湾人(今太平桥村李家湾),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宁乡县“宁觉”支部11名党员之一,曾任石潭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8年牺牲于县城驿马坪。

□文/宁乡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周娉 图/何华龙 彭凤

上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民怨沸腾的时代,广大农民群众受到压迫、剥削却无力反抗、无从反抗。于是,一批知识分子、仁人志士在广大农村播撒革命的火种以唤醒民智,杨文凡就是其中之一。出身书香世家的杨文凡,聪明机智、不畏权势、勇于斗争,短短几年革命生涯,却留下了他不凡的革命事迹。今天的《红色宁乡英烈谱》一起去了解杨文凡烈士的事迹。

(一)

在杨文凡孙子杨胜强家中,至今保留着杨文凡曾使用过的一座机械钟,穿越百年时光它外表依然保存完好。让我们用钥匙扭动这座钟,把时间拨回到百年前的岁月,倾听那段尘封的历史。

1901年正月二十九日,杨文凡出生在东湖塘镇许家坝村李家湾(今太平桥村李家湾)。杨家是书香世家,族人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杨文凡也从小就在私塾就读。“那个年代,在当地来说杨家家境比较优渥,听说有十几代没有‘脱过鞋袜’,意思是说算是大户人家。”杨胜强说。

22岁那年,杨文凡考入宁乡甲种师范学校学习,受到进步教师许抱凡、谢觉哉、王凌波等人的启迪教诲,广泛阅读进步书刊,接受进步思想。“在甲师读书的时候,学校的气氛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因为很多老师都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对学生影响很大。”宁乡市政协文史调研员陶子林介绍说。

受老师们的影响,杨文凡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并于1925年2月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陶子林说,“‘宁觉’支部成立时,宣誓入党的第一批党员共有十一人,东湖塘就有四位,分别是杨文凡、廖正良、刘之康还有王邦亨,所以那个时候在宁乡来说东湖塘的革命气氛还是比较浓厚。”

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杨文凡,与革命人士一道利用寒暑假在石潭乡钟魁庙开办雪耻会和平民夜校,组织农民运动。杨文凡在石潭乡甚至靳水一带开展农运时的飒爽英姿,至今还留在当地群众的心中。“我从小就听说,杨文凡佩戴手枪、身骑白马,杨春楼就骑匹红马,两个人来我们这开展农运活动。”杨文凡妻侄儿钟巨星回忆说。

1927年2月,杨文凡、刘之康等人在麻山白云寺开办农运讲习所,收录学员130多人,其中妇女学员60多人。通过举办讲习所,推动农民运动在当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杨文凡当时是石潭乡农会委员长,有时候地主家粮食抬价,作为委员长的他,就带头去地主家协商,不允许他们把粮食抬价,起到这样一些作用。同时在当地,还有成立了雪耻会,号召农民反帝、反封建。”陶子林说。

(二)

然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尤其是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反革命的“马日事变”,整个长沙被白色恐怖所笼罩。面对白色恐怖,中共湖南临时省委决定组织工农义勇军进攻长沙,从而有了“十万农军攻长沙”的壮举,进行了共产党领导农民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的英勇尝试。义勇军由四路组成,第一路是湘潭、宁乡、湘乡三县的工农武装,为工农义勇军中路军开赴湘潭大塘湾,以抗击许克祥部队的镇压。

陶子林介绍,“杨文凡任工农武装的参谋长,地方的这些农会武装,包括双狮岭煤矿的纠察队员,1927年5月25日在在此山集结。后来把部队开赴到湘潭大塘湾进行战斗,这个战斗宁乡组织非常得力,有一万多人的队伍。”

中路军由湘潭郭咏泉任总指挥,杨文凡任参谋长,开赴湘潭姜畲御敌,在战斗中,由于经验不足,败下阵来。“因为队伍没有进行正规训练、武器装备这方面也不如对方等原因,所以就失败了。但是还保存了实力,革命的火种还是保留了,把一些枪支、人员都隐藏了起来,为此后的沩山起义以及红二师的成立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陶子林说。

战斗失败后,杨文凡避居华容。1928年8月潜回家乡,住在三仙坳亲戚家中。“吃完饭出来散步碰到抓壮丁的,他以为是抓他,他就跑到山上一个干粪坑里面躲着,后来还是被抓了。”杨胜强说。

被抓的杨文凡在监狱受尽酷刑,宁死不屈。公审时,随手拿起公案上的石砚投击审判官,足以表现他大义凛然的气节。陶子林说,“那个时候他家里条件还是比较可以的,可以找些关系说不定可以释放,但是杨文凡绝不低头,最后英勇牺牲。”

杨文凡被杀害于县城驿马坪,年仅27岁。他的生命戛然而止,就如同那座钟表一般停止了摆动,然而钟表所记录下来的革命时光却永留于人们心间,历久弥新。

“爷爷的事迹令我感到骄傲,家里有这种英雄,感到很自豪。”杨胜强拍着胸脯说。“读书的时候学校就号召我们学习烈士,我觉得自己爷爷就是榜样,所以我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我也会以爷爷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为指引,来教育我的后代。”杨文凡孙女杨金平说。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