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宁乡官山村脱贫典型张冬高“以蜜代酒”邀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等人参加家庭“丰收宴”
2021-09-23 09:19:36 字号:

张冬高(右)与洪志军在察看蜜蜂巢脾蓄蜜情况。李家军 摄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先强 李家军

“洪书记,我‘以蜜代酒’敬你!”

“谢谢!祝你全家生活甜蜜幸福!产业兴旺、财源广进!”

张冬高和洪志军同时站起来碰杯,“丰收宴”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张冬高,巷子口镇官山村养蜂大户。洪志军,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原来,张冬高曾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民,短短几年,中华蜂养殖从最初的3箱发展到如今80多箱,靠蜂蜜产销脱贫摘了帽。他说,养蜂只要养得好,家里每年收入5万元算保守的,而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张冬高特别感恩党和政府及社会对他家的帮扶,于是在近日当地最优质的五倍子蜜出产之际,特意备好家庭“丰收宴”,且“以蜜代酒”,盛情邀请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及村民小组长等来其家里作客。

他养蜂脱贫致富

“我的生活改善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张冬高以自家产的五倍子蜜代酒敬大家。

聊起过去,张冬高却是苦不堪言。现年51岁的张冬高,因家境困难等原因,28岁才娶妻,在当地算是晚婚。他的妻子有长期慢性病,无法根治,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雪上加霜的是,后来张冬高因患胆肾病动了手术,同样也不能做重体力劳动。

张冬高性格积极乐观,精神面貌好,和人交谈总是微笑,要不是看到他腹部长长的伤疤,完全想象不到他经历过那样一场大病。作为家庭顶梁柱,他通过精准扶贫引导,取经学习养蜂,靠养蜂的收入把治病欠款还清,还将读高中的独生女送进了大学门。如今女儿大学刚毕业,就与湘潭一家康复医院签约当了医生。

张冬高有木匠手艺,自制蜂箱和巢脾等养蜂工具,除满足自用外,还可销售给其他养蜂户。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永山当众夸赞:“官山村养蜂数量在巷子口镇名列第一,达2000箱以上,其中140多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1600多箱,张冬高家的养蜂数量和质量都名列前茅!”

峻拔云天迤逦数十里的官山,与沩山、扶王山毗连。张冬高家所在的官山村5组地处官山山腰旮旯,那一带的五倍子林和其它山林都保护得很好,张冬高家的蜜蜂只需就近采蜜,根本用不着转蜂场追花逐蜜。

张冬高将自家责任山地种上了果树和五倍子树,房前屋后核桃、杨梅、柑橘、猕猴桃品种繁多,果树花开时节,蜜蜂飞舞。他认为养蜂既是甜蜜的事业,也是快乐的事业。当天,他带客人参观果园和五倍子林,指着果实累累的柑橘和猕猴桃,又指着漫山遍野的五倍子花,高兴地说:“我们官山村到处都有花蜜资源。我自己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我特别希望邻里乡亲和我一起发展养蜂,共同做大做强官山养蜂产业!”

张冬高拿起一块厚重的蜂蜡告诉客人,利用旧巢脾提炼5次才能得到这样干净的蜂蜡,买来机器压制新巢脾,他家的蜂箱每年都会换一次新巢脾,而旧巢脾则加工重复利用。他说,如果不更换巢脾,蜜蜂出世将蜂茧衣脱落在巢房,蜂王反复产卵而巢房空间受限,会影响后一代蜜蜂的生长发育。

张冬高打开房前那个蜂箱对巢脾逐一察看后兴奋地说:“我这箱蜜蜂是满箱,共有12块巢脾,块块都有五倍子蜜,仅这一箱就可以摇得10公斤好蜜。按每公斤120元市场价算,一次能收1200元喽!”细心的他,在蜂箱内放置了一张塑料薄膜防雨、保湿又不粘腊,并在箱上盖干草,蜂箱前面地坪则留下青草。

他带动乡邻致富

官山村创办宁乡罗带山蜂业有限公司,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扶贫蜜蜂”,生产天然蜂蜜及副产品,由村党总支副书记吴石清任法人代表,聘请张冬高示范带动当技术辅导员。张冬高因开不了农用车,也骑不了摩托车,只能搭别人的便车或租车出行上门服务,当师傅带徒弟。除本村扩大养蜂产业外,近两年还发展到镇内兄弟村乃至邻近的沙田乡、龙田镇的部分村。一般每箱蜜蜂能产蜂蜜5至10公斤,按平均每公斤120元的销售价,公司年产值约200万元。该镇巷子口社区的廖光强,在张冬高的指导下,去年养殖的5箱蜜蜂,已繁殖发展到今年的42箱,今春以来采蜜80多公斤,收入超1万元。

张冬高的哥哥张冬来也是职业养蜂人,目前兄弟二人有蜜蜂200多箱,蜂蜜产品供不应求,声名远播。去年兄弟二人合作做蜂箱、选配强群,赠送村里的困难户30箱强壮蜜蜂,感动乡亲。村民小组长吴修春说:“我们组68户村民,就有10多户在张冬高示范带动下养殖了蜜蜂。”

吴石清介绍,官山这一带的野桂花林和五倍子林保护得很好,所产野桂花蜜和五倍子蜜都是优质蜜。今年村里新种植了2500株乌桕树,其花将是新的蜜源。加上又种植了100亩小水果,今后蜜源就更多了。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