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乡市大屯营镇委员会理论学习中心组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我们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再建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大屯营镇党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来进行谋划与布局,以“1+5”的产业模式,打造“金叶之乡、宜游小镇”,因地制宜,抓好五个“聚焦”。
聚焦特色产业“新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在首位。一是壮大主导产业的前提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近年来,大屯营镇突出烟叶产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渔业养殖、花卉苗木、小水果、茶叶、无公害蔬菜等五大产业,打造精细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以种植结构调整为契机,引导农户进行替代种植,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经营,加大对特色农业扶持力度,擦亮了主导产业的名片。二是发展乡村产业,不能走“千篇一律”“百镇一面”的老路子,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镇情的新发展模式。突出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依托龙头企业,主攻“粮、茶、果、蔬、渔、花”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沿靳江河休闲观光农业,建成功能多元、规模较大、品牌响亮的现代农业企业。通过持续推进本地品牌的建设,探索建立农业质量体系认证,使本土农业品牌有自己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地位,使之更具特色,更有影响力、竞争力。三是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不仅要发展特色产业,更要在产业链上做文章,让农民共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通过加强对企业的帮扶,积极推动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引进和培育与之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为产业振兴引活水、注活力。
聚焦人居环境“新面貌”,打造乡村振兴“高颜值”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修课”,更是关乎全镇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题”。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全域农村环境整治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始终坚持群众满意、高位推进、统筹谋划的工作基调。一是着力在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深化农村“五治”,推进垃圾分类。打好蓝天、碧水、土壤污染防治战,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强化小微水体治理管护,全面落实“河长制”,坚决落实禁捕退捕工作,实行“一河一策”,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二是着力在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上下功夫。与疫情防控紧密结合,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及时清扫房前屋后、屋内屋外等环境卫生,从源头上预防和阻断疫病传播,推出环境整治“红黑榜”;推进厕所革命;严格管控禁养区,促进养殖项目标准化改造,取缔排污设施不达标的养殖场和项目。三是着力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上下功夫。不断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探索区域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在组织发动基层干部、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进行集中清捡的同时,严格实行“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工作机制,让保护环境、爱护家园成为植根于农民群众内心的行动自觉。
聚焦乡风文明“新内涵”,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既需要物质文明的建设,也需要精神文明的推动。一是要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道德模范、卫生户、文明户、优秀公益岗位”评定等形式,树立村美、户洁、人贤、气正的文明新风。同时还要以家庭为单位,强化家风建设,以好家风促好乡风与好民风。通过树立典范,推进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爱老孝亲等乡村文明建设,让“好人好事好家风”成为乡村丰润的道德滋养。二是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重氛围营造,借由农村书屋、文化宣讲、文艺汇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在村民当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活动。三是要打造特色文化,积极发动群众力量,引导乡贤尤其是青年人广泛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文明教化中来。大屯营镇以打造红色文化为抓手,挖掘了宗一特支和欧阳钦红色故事,以“五个一”党建品牌为主题,以“文画”形式撰写《大屯营》一书,展现71个本土红色文化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力量。
聚焦基层治理“新模式”,凝聚乡村振兴“新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关键在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是加快建设“人的新农村”。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村民自治为主方向,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四位一体”的村级治理体系。二是要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基层干部务实、重干、讲担当的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切实提高理解力、执行力和创新力。一方面要构造基层治理的格局,通过深入开展“四联五到位”网格工作,强化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管理服务,把网格工作做到广大群众心坎上,提升基层民主协商对话成效。三是深化民情大走访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中的“硬骨头”,直面矛盾不回避,不因事难而推诿,用政府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确保乡村治理获得持久的源动力。
聚焦生活富裕“新需求”,推动乡村振兴“高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富裕幸福、业兴人旺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农民群众对生活富裕最直观的感受,是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就业使收入明显增加。因此,有三个方面不可或缺。一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通过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快道路、管网、电力、绿化、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二是鼓励农民创新创业,要加速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采取合作、参股等方式发展农业经营项目,巩固脱贫效果。持续开展现代农技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就近创办农业企业,重点培育一批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三是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着力发展土地合作、资源开发、物业经营等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培植农业主导产业、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立村级合作组织、增强村办企业活力、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创新多种经营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1/09/24/1019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