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斌(左二)上门听取群众意见。李向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向 周杰
“乡贤不闲,当好‘八员’”。在大成桥镇,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脚步不停、工作不歇,乐于奉献、不讲报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工作,努力当好“八员”(国策乡情宣传员、重点事务监督员、助推发展智囊员、村情民意信息员、乡风文明传播员、助人为乐慈善员、基层矛盾调解员、乡村治理勤务员),用自己的感召力和正能量引导带领群众,成为道德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的名字叫社会贤达。
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带头人”
10月18日,记者来到大成桥镇梅鸣村何家组,看到笔直宽敞的柏油路直通组上的文化广场,道路两旁绿意盎然,家家户户外墙上,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喷绘画,为整个村庄增添了一抹靓丽。
“何家组美丽屋场从2020年年初开始筹划,到7月15日正式动工建设。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和社会贤达,尽自己的能力捐了2万元现金,还捐了两分山地建设文化广场,100多棵树苗,价值38000多元。”当地村民、69岁的社会贤达欧阳斌告诉记者,除了捐钱捐地,他还积极配合镇村干部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组织召开30多次村民会议,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推动何家组美丽屋场项目顺利实施,该美丽屋场竣工后被评为长沙市美丽屋场。
记者了解到,平时,欧阳斌一有空就走家串户,耐心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还在自己家里成立了“宁乡市社会贤达大成桥镇欧阳斌工作室”,收集听取群众诉求,调解群众纠纷矛盾,上传下达各种政策和民意,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
“我已经退休了,现在就想着为党和政府、为群众多做点实事,传播一些正能量,发挥一份余热吧。”欧阳斌表示自己的付出换来了村庄的变好,很值得。
在鹊山村官冲美丽屋场建设中,社会贤达张义军自愿拆除自家围墙杂屋,带头参与道路绿化修剪、环境卫生清扫、菜园子整理等工作。社会贤达杨思合主动捐款15000元,解决了山塘清淤的人工费用。社会贤达和广大村民筹劳654个,自愿筹资数万元,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完工……如今的官冲美丽屋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廊桥、贤达广场、停车场、整齐规划的菜园子、一泓碧水的池塘、宽阔的道路等一应俱全,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出门见景,生活甭提多惬意了。
基层治理文明乡风的“推动者”
“你看这条儒安大道修得多好啊,方便了附近上千个村民的出行咧!”大成桥镇青泉社区村民胡顺莲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该社区儒安组出行道路路面泥泞坑洼、路边杂草丛生、拐弯围墙夹路,一直是村民的一块心病。
2020年6月,退休老教师、老党员陈桂先被推荐为儒安组屋场召集人,还担任了该镇社会禁毒协会会长。在陈桂先和村干部的发动之下,儒安组村民积极响应,10余天时间就募集资金近7万元,大伙自发投工投劳来修路,6户村民主动拆除自家围墙、无偿让出田地。在一个月多时间里,儒安大道修好了,25盏太阳能路灯装好了,村民的心也敞亮了。
据了解,陈桂先从2012年起一直担任镇社会禁毒协会会长,任职以来,以满腔热情投入社会禁毒工作,积极开展禁毒宣传和对吸毒人员的帮扶管控工作。利用一切场合开展禁毒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组进行禁毒知识宣讲,并且利用屋场会议、红白喜事、同学集会、旅游途中、文娱活动场所等场合不厌其烦地进行禁毒宣讲,帮助多名戒毒人员回乡创业,成效斐然。2020年被评为宁乡市社会禁毒先进个人。
大成桥镇凝成文明劝导服务中心主任、大成桥镇诗书协会会长陈命桂,每年坚持做200天以上的义工,累计超3600小时;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清单化”服务,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1685份,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通过劝导,一般村民户人
情支出由原来的每年1.5万余元锐减至每年0.5万元,每场丧事开支由原来的8—10万元减少至2万元以下,为全镇节约了大量资金。2020年被评为宁乡市优秀社会贤达。
还有杨思合、张良科、谢仕明、李均安、黄新国、陈振坤等贤达,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分别担任大成桥镇各类社团协会会长和分会会长以及离退休党总支书记等,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工作中,联系5到10户村民不等,他们积极走访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小矛盾小纠纷;在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冲在抗疫最前线,踊跃捐款捐物,积极参加志愿行动,带头维护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秩序,将防疫要求和相关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筑起了同心战“疫”的铜墙铁壁……一位位社会贤达,成为了大成桥镇移风易俗、文明劝导、人居环境整治、社会禁毒等工作的有力推动者。
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当年,湖南湘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湘都”)董事长刘跃华看到家乡农房闲置、农地荒芜、农业萧条,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谋生,他一直竭力想能为家乡做点什么。
公司成立后,在刘跃华的带领下,农村闲置土地、房屋、劳动力等资源被盘活了,“种菜、制菜、运菜、贩菜、炒菜”五个环节构建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链条。当地农户以土地租金、房屋入股、经营提成、一家一品、零散务工等多种形式,每年都从湘都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村民刘国秋、刘国华兄弟,房屋破败不堪,在刘跃华的帮助下,不仅有了新房,兄弟俩也先后就业,彻底摘掉了以前贫困户的帽子;还有的一家三口都在湘都找到了工作,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近年来,通过用工量化、生产承包等方式,湘都吸收和接纳当地各类劳动力500名,实现当地就业收入2000余万元。间接带动就业近1000人,当地每户年平均增收28000元以上,间接带动就业人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
77岁的刘章喜,从58岁接触剪纸艺术开始潜心创作,《中华英烈图》《十大元帅图》《吉祥娃娃庆百年》《十大战役》等2000多幅剪纸作品,倾注了他对祖国、对党坚定不移的拥护与热爱。他的作品集包括“革命圣地”“中华英烈”“共和国勋章”“伟大复兴”等10个系列,让人们在欣赏剪纸艺术的同时追溯历史、缅怀英雄,深受启迪。“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剪纸文化,这是我的两个心愿。”风雨兼程20年,刘章喜编著了《中华剪纸图文》等20 部剪纸艺术专著,为大成桥中心小学等5所中小学编印了剪纸艺术校本课程教材,给大成桥镇、双凫铺镇等乡镇的15所中小学捐赠剪纸艺术书籍价值284000元。同时,他还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省域范围的校园剪纸会——湖南校园剪纸艺术委员会,为全省校园剪纸艺术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贤达庄利军,从2009年就开始带领当地村民发展水果种植并成立了合作社,担任合作社负责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长沙鹊山贪吃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伟,返乡当起了“泥腿子”,在大成桥镇鹊山村建立了1000余亩种养基地、100亩亲子体验基地,2020年营业额达到600余万元,带动当地30余人就业。该公司还采取“分红+股份”的形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带动村民成立小型养殖基地、餐厅和民宿。大成桥镇基地学校还邀请丁伟共建乡村实践教育基地,特聘他为“乡村实践活动导师”……
一直以来,大成桥镇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乡贤在本村“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探索乡贤助推基层治理新机制,全面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一位位社会贤达就是一个个能量核,就是一面面旗帜,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传播乡村文明新风、增强乡村发展动能、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社会贤达引领示范作用,为大成桥镇经济社会发展凝聚起了磅礡力量。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1/10/22/1031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