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宁乡市人社局帮扶花明楼村纪实 稻穗弯弯 承载浓浓帮扶情
2021-10-22 10:32:10 字号: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陈凯

宁乡市人社局自2015年开始结对帮扶花明楼镇花明楼村,与当地干群并肩作战,于2020年实现了全村9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目标充分实现。2021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为做好新一轮“接力跑”,市人社局党组认真贯彻上级指示要求,谋实事、出实招,全力以赴支持花明楼村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

花明楼村,属原刘少奇故里花明楼镇的基地村,总人口9054人,地理位置优越。近几年来,花明楼村打造出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基层工作队伍,逐渐在全市村级单位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年获评市“五星”村党总支,今年更是荣获了“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产业是发展之源

产业发展是实现稳定致富的根本之策,而人的因素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为增强花明楼村党组织力量,市人社局党组第一时间选派了有活力、有文化、有基层工作经历的精兵强将进驻,共同破解发展难题。花明楼村从事非标螺丝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60家,已有40年发展史,生产模式以家庭作坊为主,多年来未有新的突破。加之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发生改变和疫情的影响,村里小微企业举步维艰,急需抱团取暖。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驻村工作队员和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合力谋划,引领村内非标螺丝企业跳出了行业几十年来的“温水区”,共同涉险滩、破坚冰,终于打造出了一个规模、智能与现代化的“非标螺丝基地”,现入驻基地的企业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同时,在基地功能完善上下功夫,对3.5公里的产业路进行提质改造,食堂、宿舍、公厕等配套设施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厂房、办公楼也已纳入建设日程,预计全部投产后,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00多万元。

同时,在基地周边种植1000亩水稻,建成100亩大棚辣椒园和“西湖印象”农庄,充分发挥人口、产业集聚效应,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之成为了花明楼镇一张闪亮的名片。

为进一步丰富职工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市人社局与支村“两委”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村级党建文化广场建设,谋划成立“两新”组织党组织,让党建引领思想深入这片土地,传播党建文化正能量。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员、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响应长沙市在五年内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的总目标,按照“精品村集中连片推进”原则和“五美”要求,在基地附近打造三个“美丽宜居村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加快推进全村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把花明楼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业事关百姓生计。为进一步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人社局多措并举开展帮扶,促当地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在推动地方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好村“三留守”问题,有效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一是鼓励本村企业充分吸收本地劳动力,近1000名村民在本村实现就业创业;二是通过“春风行动”送岗下乡招聘,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争取把本土人才留在宁乡;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提升本村劳动者技能水平;四是申报创建了“省级充分就业示范村”,利用省级就业服务平台,把18-60岁村民纳入管理系统,充分挖掘本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五是引导原脱贫户自立自强,全村有82人实现就业,尤其是推动“扶贫车间”持续发力,吸纳老弱困难人群就业,让其在工作中体现价值、增强自尊。

返贫监测是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做好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事关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事关乡村振兴顺利推进,事关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市人社局党组在了解到村上有监测户需要继续结对帮扶后,高度重视,认真部署,迅速行动,先后选派了副局长孙树等6名帮扶责任人深入一线、上门服务,同驻村工作队员、支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和具体措施,为花明楼村做好防止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平联系的花明楼村10户村民。他一一上门,与村民面对面交流,深入推进“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与当地村民一道将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

市人社局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以来,已有5个月时间,接下来,将牢固树立鲜明的干事导向和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到农民庄稼的田地里,到非标螺丝的厂房里,到项目建设的工地上,到安全生产的最前沿,到生态环保的第一线,到人民群众的家门口,找问题、解难题,补短板、强弱项,克难攻坚、奋勇争先,围绕建强村级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事服务四个主题,扎实推进花明楼村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