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健玲 陈燕
朱明超,资福镇红旗村人,退休教师,认识他的人尊称“朱老师”。朱明超与共和国同龄,光荣在党50年,从教39载。2010年退休后,他受聘担任镇基地校(联校)关工委主任,并于2020年4月接任镇关工委主任。2015年,他被评为“宁乡县首届社会贤达”,2016年被评为长沙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五老”,2017年入选湖南省教育志名人录,2019年荣获宁乡市“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2020年被授予长沙市最美“五老”志愿者。年轻时,他在三尺讲台上大展身手;退休后,他积极支持参与家乡建设,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基层治理的“润滑剂”、扶贫济困的爱心人、优良家风的传承者、美丽宁乡的建设者。
记者初识朱明超,还是2018年“六一”儿童节前到红旗小学采访;第二次,是在市委老干部局的表彰大会上,他作为“五老”典型代表上台发言;第三次,是今年年初在资福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他深情讲述了当地女党员周桂兰同志的先进事迹……近日,再次见到朱明超,发现他风采依旧,瘦小的个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进学校入课堂,开展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当天,记者跟随朱明超来到红旗小学,聆听红色党课——《幸福不忘党,永远跟党走》,他端坐在讲台上,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台下,近90名孩子侧耳倾听……
“朱老师经常走进校园,跟学生讲红色经典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们红旗小学每一个孩子小小的心灵。同样也给我们老师起到了一个引领作用,更加浓厚了我校的红色氛围。”红旗小学校长钱源沅告诉记者。
10多年来,朱明超持续发挥余热,继续做好培育下一代的工作,协助镇基地校建立健全全镇8个村(社区)的关工委组织,并协助建立了19个关爱小组和7所“家长学校”,聘请7位退休教师分别担任全镇各中小学校校外辅导员兼学校周边网吧义务监督员和安全保卫员。他自己则担任红旗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兼“五老四教”宣讲员,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尤其是近三年来,他坚持每学期至少两次进校园授课,同时一年不少于两次给“家长学校”学员上隔代教育辅导课,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此期间,他为红旗小学教育转化潜能生20人,其中6人连续三年被评为“新概念三好学生”,本学期已升入初中学习。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五老”宣讲团成员的朱明超,率先进机关、进村(社区),进校园讲党史、讲红色故事,受众达1000余人次。同时,朱明超精心组织“五老”宣讲团其他成员进校园讲党史、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孩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情怀,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给师生讲授爱国主义教育课,讴歌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讲抗疫模范的感人故事,开展心理健康、安全、拒毒、防溺水、防诈骗等宣讲。
树立良好家风,当好家庭楷模
2019年,市政协给每位社会贤达制作了一块“贤达之家”牌匾挂在门户上,朱明超家也不例外。面对这块牌匾,朱明超坦言:“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位社会贤达就是一面旗帜,崇尚美德,忠厚传家。”
朱明超家有“十字”家风,即“进取、俭朴、和善、敬老、爱幼”。耳濡目染之下,好家风得以完美传承。这个四世同堂的七口之家,上有9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1岁多的孙儿,朱明超、老伴、儿子和儿媳都是党员。一家4名党员,这是让朱明超很引以为豪的事。
朱明超儿子是西北政法大学的留校生、法学博士,目前担任学校行政管理人员。朱明超经常教育儿子儿媳,要守住三条底线:一是对党绝对忠诚,二是职务晋升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三是手中有权不要滋生贪念之心。儿子儿媳回答:“我两的梦想是做老百姓心中的名人。”西北政法大学领导在媒体上看到有关朱明超的报道后,特地为其儿子题辞:继承父辈宏志,发扬优秀家风。
朱明超从2016年起便对口帮扶红旗村孤儿小雅(化名),每年资助其600元以上,并为其购买学习用品等,目前其已升入初中。朱明超承诺,会一直资助其读完高中。同时,在资福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镇关工委协调各职能部门,朱明超积极主动牵线搭桥,争取上级相关组织团体资助全镇61名困难学子,每人每年可获得500-3000元不等的爱心资助,让他们得以完成学业。
红旗村“五老红”志愿服务站副站长曾国民告诉记者:“朱老师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虽然现在调到镇上去了,但还是很关心村里,把红旗村‘五老红’这支队伍组织得很好,我们都很敬佩他,也愿意跟着他继续发光发热。”
永葆初心使命,争当桑榆先锋。回顾光荣在党的这50年、台上台下的50年,两鬓苍苍的朱明超告诉记者:“我对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感情,总觉得他们就像是自己的孙儿一样。我虽然年逾古稀,但会身体力行,继续前行,为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1/11/19/1041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