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刘少奇的1921年:留学苏联与光荣入党 ——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3周年
2021-11-25 09:34:28 字号:

姜小平

1921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1年,对于刘少奇而言,也是一个特别的年份。这一年,23岁的他离开祖国,来到社会主义的苏俄,成为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学生;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新成立的组织,坚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初心使命。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透过百年奋斗的历史画卷,回眸百年前的奋斗起点,是时代选择、造就了英雄,也是英雄把握、引领了时代。

到苏俄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0世纪20年代,许多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和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向往,纷纷赴俄勤工俭学。

1920年6月,刘少奇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毕业。由于负担不起赴法的路费,他只好回到长沙。正当他辗转徘徊时,从《大公报》上读到了湖南成立俄罗斯研究会和组织青年赴俄勤工俭学的消息。经过多方打听,刘少奇在船山学社找到了当时俄罗斯研究会的负责人贺民范,说明自己想赴俄勤工俭学。

贺民范热情接待了这位求学心切的青年,当即写信给上海外国语学社负责人杨明斋,并建议刘少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0月,经贺民范介绍,刘少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到上海进入了陈独秀创办的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为赴俄做准备。

留学生活

1921年初夏,刘少奇与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一行10多人从上海出发,经日本长崎、苏俄海参崴、伯力、海兰泡、伊尔库次克前往莫斯科。因俄国革命后,战争创伤和敌人破坏严重,火车缺乏煤,要烧木柴,铁路也要边走边修,所以一路上,火车开开停停,前后走了三个月。

7月9日,到达莫斯科。适逢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举行,刘少奇与其他中国同学旁听了大会,有幸见到了列宁,并聆听了列宁的讲话。

为了帮助远东各国培养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创办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刘少奇和与他一起来到苏联的罗亦农、肖劲光、任弼时等都成为莫斯科东方大学的首批学员。1921年10月,东方大学正式开学,刘少奇等搬入了学校的集体宿舍。学校为中国班开设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政治经济学、国际工人运动史和俄语补习等课程。授课的老师是俄国人,学校还特意请来当时北京《晨报》驻莫斯科记者瞿秋白等担任翻译。

刘少奇留学时正是苏联经济上严重困难的时期,生活环境非常艰苦。同学们与苏联红军战士一样过着紧张的军事化生活。每天清晨,他们跑步来到广场列队操练,然后用冷水洗漱,吃一点黑面包后,就去上课。晚上则轮流到街上站岗放哨,星期天还要做工。每人每星期只能供给1斤质量很差的黑面包,有的上面长了绿霉,有的里面还有碎布、绳头等杂物,剔除这些杂物,面包就空了一个大洞。

但是刘少奇在艰苦生活的考验面前,始终表现得很坚定,从不叫苦,只感到时间不够用,总希望尽量多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新经验。据肖劲光回忆:“到了东方大学后,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上午他们一起学俄文,下午又一起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时在一起刻钢板,印传单;有时到工厂联络,做些宣传工作;有时做工;遇有纪念日,就参加游行。”

光荣入党

1921年冬,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延伸到东方大学。在罗亦农的介绍下,刘少奇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尔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建立了中共旅莫支部,罗亦农任支部书记,刘少奇任支部委员。

后来,刘少奇在回顾自己“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时说:“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党的事业。”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刘少奇一生中的重要转折和崭新起点。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和党的事业水乳交融地融为一体,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光辉事业。

由于国内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刘少奇于1922年奉调回国,领导工人运动。刘少奇的留学时间虽然很短,但他留学时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曾说:“我在东方大学学了8个月就回来了,学的东西并不多,倒是我自己的革命人生观确定了。组织上的一些东西:讲纪律、分配工作不讲价钱、互相批评、一切服从党,这些东西在我脑子里种得很深。”

(作者系市档案馆副馆长)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