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宁乡青山桥镇:党建引领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2021-12-24 11:51:38 字号:

美丽屋场景色宜人。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走进青山桥镇石狮桥村石坝湾美丽宜居生态村庄,看到静谧舒适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实的村民,各种绿植层次丰富、颜色分明,村庄环墙一尘不染、整洁有序,形成一幅“村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美丽生态景象。

今年以来,青山桥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探索出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新融合,以“三突出、三强化”开展“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围绕产业发展、驻村工作管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壮大集体经济、培育人才队伍、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三举措,擦亮了乡村振兴新底色,实现了基层党建的“新突破”,迈上了乡村振兴的“建设路”。

党建+美丽乡村“新碰撞”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党支部。青山桥镇用党建激活“头雁”,开拓创新思路,选齐配强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好的支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建设好石坝湾美丽宜居生态村庄,石狮桥村充分尊重屋场群众的意愿,通过党员示范带头,注重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到美丽屋场的建设中。在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动员下,石坝湾屋场的党员、村民小组长率先捐资投劳,响应生态宜居村庄美建设。在党员、村民小组长胡夕章的动员下,多次召开党支部小组党员会议、户主会议,成立石坝湾美丽屋场建设理事会,用“以小家庭举大屋场、以小投入促大建设、以小家庭壮大家庭、以小活动聚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动员屋场户主主动投工投劳,户户参与,前后三次撬动群众捐资55万元,于今年5月份完成石坝湾美丽屋场的主体建设。

曾经的竹峰村,村路坑洼狭窄,一下雨禽粪味四溢,村民少有环保意识。为让“灰头土脸”的村落变个样,竹峰村党总支秉承着难不住、压不垮的精神,跑政策、找资源,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苦干实干精神,完成了朝阳湾美丽宜居生态村庄建设,并在12月初通过验收,硬是让竹峰村“翻身大变样”。

实现乡村振兴,重要的是发挥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青山桥镇依靠党员凝聚群众的聪明才智,让村民做主,让村民监督,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乡村要美,首先是居住环境要美。按照“大家齐动手,共建美丽家”的理念,石狮桥村组建民主议事委员会,为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搭建平台。委员会成员由屋场党员、村民小组长、群众代表组成,定期组织党员群众清除杂草、清扫路面,发动村民自觉搞好房前屋后的卫生,引导村民自主装饰农家庭院,鼓励房前屋后建设“微田园”“小菜园”,提升村容村貌。

“人居环境是吃喝拉撒的小事,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迫切的大事。”对于竹峰村的村干部来说,小角落里藏着大民生。

竹峰村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党建引领村组治理模式,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整治整改,坚持要“面子”更要“里子”,紧盯安全饮水、卫生用厕、粪污处理等治理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提升,以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用“新村规民约”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近两年,村里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硬化和拓宽了道路,对河道、山塘、渠道进行了清淤,对居民房前屋后脏、乱、差进行了治理,村域亮化、绿化、美化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说起石狮桥村的变化,当地一村民充满了自豪。他家就在村主干道旁,在他的记忆中,这条路很窄且不平整,周边防护装置也不多,出行非常不便。现如今,村里道路进行了拓宽和硬化,新增了防护装置,既方便了村民出行,又发展了产业、解决了就业,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实惠。

党建+产业发展“巧融合”

背靠山洼地、答出好成绩,是青山桥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青山桥镇注重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力量,敢闯敢干,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尽心尽责,充分发挥出了党员干部“领头雁”“排头兵”精神。

“一个菌包可采摘一两干云芝,一亩可培育10000个菌包,一年可采摘2次。”在青山桥镇田坪村,长沙市隆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龙告诉记者,上半年云芝丰收获得毛利润14万元。目前,新建的羊肚菌大棚正在培育中,计划将羊肚菌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另外还有10亩云芝。

“乡村振兴主要还是要靠产业,我们通过多方面调研,发现云芝、羊肚菌种植发展前景非常好,附加值也非常高,所以选择了云芝、羊肚菌产业来引领田坪村乡村振兴。”青山桥镇党委书记李洪波告诉记者,发展云芝、羊肚菌产业,有效利用了废弃的学校、新旧村部等闲置资产,利用闲置农房、闲置劳动力来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也让群众增收。“‘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我镇利用闲置房屋、闲置土地、闲置劳动力的‘三个闲置’的理念非常契合。”李洪波说。

基层党支部有好“精气神”,村民百姓就有“好依靠”。青山桥镇秉承着为百姓负责态度,动员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入股、党员率先入股、群众自愿参与,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党建引领型”集体经济。切实解决了部分农户不能种地、不会种地、种不好地的现实问题,提升了超过60%小农户的收入利益,让许多老龄农户获得了“土地经营收入+土地托管收入”的双重收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近年来,石狮桥支村“两委”班子成员主动出击,积极劝导乡贤返乡创业,让石狮桥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了起色。在乡贤的带动下,石狮桥村大力开展农业产业经营,推进经营性土地流转。投资250万元对1600亩农田进行了高标准改造,流转2000多亩土地成立优质水稻种植合作社、油茶林合作社、柚子基地、魔芋种植基地、迷迭香种植基地等,安置闲散劳动力100多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在乡贤的帮助下,石狮桥村立足本村资源特色,2018年成功引进天岳山泉,发展山泉水产业。目前该公司已拥有1条完整的山泉水生产线,包括水处理、吹瓶罐装等多道工序,带动石狮桥村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解决了乡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去年的经济收入是12.3万元,今年能达到20万元以上。”石狮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文放军介绍,未来五年,该村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全员力量,以“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为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村域资源,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共乐的乡村新格局,描绘“一河两岸”“三大产业”“四个区块”“五个提升”的“一河两岸三产业,四个区块五提升”乡村振兴新蓝图。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