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铁魂湖南人”景区打铁花表演绚烂无比。资料图片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畅
翻开浩瀚的历史长卷,青铜文化犹如璀璨巨星,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的灯塔;纵观岁月长河,何叔衡、刘少奇等无数革命人物,交织成了一条红色脉络;屹立千年的古楚城堡,催生了古老的智慧,巍巍望楼,在茂密丛林中岿然不动……
2021年,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围绕建设文旅融合样板区,打造区域消费中心”的奋斗目标,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加快文旅融合,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胜势,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让人们更加便利地拥抱和享受“诗和远方”。
立足资源禀赋
全域旅游“风帆正扬”
悠久的历史馈赠了楚沩大地众多的文化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拥有“高峡平湖”自然山水风貌的青羊湖,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也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如何让这座镌刻着厚重文化印记的城市,在新时代的发展与前行中熠熠生辉,浸润成长“沃土”,让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新彩?我市以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挖潜增效为目标,深入实施文旅融合提效行动,全力建成全国知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和省会人民首选休闲度假目的地,为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提供丰润的文化滋养和有力的文旅支撑。
着眼于把厚重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市聚焦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着力构建“主题旅游板块-核心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点”衔接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方特文创休闲、沩山炭河文化体验板块、灰汤康养度假、少奇故里红色教育四大文旅融合板块产业布局和提质升级,推动全市旅游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同时也让全域旅游的每一个细节都浸透着“文化的汁液”。
夜空中,匠人扬起1600℃的铁水,击打出绚烂无比的铁花。霎时间,流火似金,溅星如电,与天地同辉,如星辰闪耀。“惊艳,震撼!”观众席上,游客谢先生用“不虚此行”来评价道林古镇“千年铁魂湖南人”景区。
2021年9月28日,这个以乡村田园为基底、农民演艺集群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正式开门迎客,成为宁乡文旅又一新地标。2021年10月5日,“千年铁魂湖南人”景区被央视两次重磅推介,至2021年11月底,景区累计接待3.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7万元,成为了湘江古镇群中的耀眼明珠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一流乡村旅游休闲目的地。
除此之外,我市还大力发展乡村游,创新康养游、农业休闲游、研学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出了系列特色旅游线路,集中打造了花明楼镇少奇故里、灰汤镇温泉度假、沩山密印景区、黄材镇炭河古城、金洲镇关山旅游等一批“高颜值”的特色小镇,多维展示我市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和生态特色,沿着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之路,迅速崛起。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2021年以来,我市文旅发展百舸争流,形成了一波新态势,结出了一篮新硕果,打造了一批新品牌……风帆正扬,我市在建设文旅融合样板区征程中大步流星。
深挖红色资源
红色旅游“遍地开花”
宁乡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产生了云山书院、玉潭学校、“甲师”、宗一学校等培育革命人才的摇篮,涌现了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以及谢觉哉、欧阳钦、陶峙岳等杰出革命人物。近年来,我市重视红色旅游顶层设计,深挖红色旅游资源,积极开展革命旧居旧址保护工作,将革命遗址修缮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红色旅游等工作结合起来,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助推红色旅游发展。
“当年青年毛泽东徒步游学,深入人民群众进行实践调研,才能找到自己的志向,找到中国革命的道路。”一位游客满怀深情地说,作为一名党员,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2021年的“五一”“十一”假期,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故里景区火爆,沙田乡何叔衡同志、谢觉哉同志故里游人如织;越来越多的游客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夏铎铺镇的石仑关、横市镇的云山书院成为必经之地;“红色印记宁乡陈列馆”成为炭河里青铜博物馆的大热门。
如今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到景区“打卡游”,更愿意选择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2021年,我市精心打造精品红色线路,发布了“沐温泉瞻伟人”长潭红三角二日游、“追寻初心心宁之旅”红色文化休闲二日游、“恰同学少年”青年毛泽东游学路三日游,以及“日出韶山畅游红色故里”长潭红色精品三日游等四条长潭红色旅游线路,举行了宁乡灰汤温泉半程马拉松比赛、炭河里青铜博物馆“红色印记宁乡陈列馆”开展、宁乡红色文化旅游讲解员(导游员)培训、“我讲宁乡红”红色文化旅游故事讲述大赛、“我写宁乡红”红色文化旅游导游词评比大赛、“文化遗产日”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展览、“周末我登台”永远跟党走百姓歌咏大赛、“百年党史 光影筑魂”宁乡市红色电影进基层活动等红色旅游活动,大力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综合效益。
2021年,我市还精心创排现代花鼓戏《永远的叔衡》等文艺精品12个。《永远的叔衡》入选第七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大型舞台剧目展演名单,公演5场,创排的精简版在景区巡演40场,掀起了宁乡红色文艺热潮,激发了宁乡人民的爱党爱国热情。
充分挖掘现有资源
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文旅融合是乡村发展的“捷径”。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社会,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文化的追求、旅游的需求都在不断扩大,人们更加有时间和精力用在文化享受、旅游体验上,这为乡村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
雪峰山余脉九折仑下、扶王山侧,在桂岩山、翠屏山环绕中,围成了一个千年古镇巷子口。宋代状元易祓生于此,理学家张栻长眠于斯,巷子口镇因此有了“状元故里”“湖湘理学源头”的美誉。
巷子口镇藏有兰花屋场、航空基地、南轩书院、众多明清古石桥、状元易祓墓、大沩凌云美景等传统、红色、乡村、生态文化“宝藏”,都能带你感受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
好山好水吸引了一群航空迷,在此种下飞行的梦想。“哇……终于实现了我的飞行梦想。”在巷子口镇黄鹤村航空基地,刚刚体验完滑翔机的游客黎女士不禁感叹。而在这里游客不光可以看飞机、坐飞机、玩飞机、做飞机,甚至还能开飞机。晚上,还可以住在星空帐篷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每年,“航空+文化+旅游”的飞行主题航空体验游让一大批青少年及飞行爱好者在巷子口镇实现翱翔蓝天的梦想。
“我们这里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十分适合发展旅游产业。南轩文化园、德远屋场相继建好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这里旅游和研学的团队很多。”联花村党总支书记陈玲介绍。
文旅融合,关键在产业。近年来,巷子口镇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推出了“巷子花开季、状元故里行”团建系列活动,着力抓现代农业、特色小镇、生态环境建设,做好产业文章,打造“巷子花开”品牌,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昔日的状元故里,藏在深山无人识;今日的巷子口镇,擦亮了金字招牌。以特色小水果产业为抓手,传播公益之花,传承国学经典,推进商贸发展,拓展航空旅游,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乡是人们心灵的向往,村是人们记忆的故园。农村闲置土地、房屋、劳动力等资源被盘活了,地方特色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也显山露水。对闲置学校、民居、废弃矿区的充分利用,成为享誉四周的乡村旅游项目,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寻访。
走进大成桥镇湘都生态农业园,不管是欢声笑语的观光休闲区、充满田园气息蔬果种植体验区,还是返璞归真的农耕文化区、散发着农家特色的民宿群等景观,都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乡村旅游是一项朝阳产业和富民工程,造血功能强,惠及百姓广,对农民增收致富、城乡统筹协调、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目前我市有省级乡村旅游区(点)15家,年接待量达到70余万人次。2021年以来,我市充分利用“旅游+”模式,推进精品乡村旅游发展,形成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推进文化惠民
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一个月只需25元,就能在家门口智慧健身。”我市17家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即将全部开放,部分市民将实现在自己小区就可以健身的愿望。
社区健身中心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器材设施却一应俱全,还有智能跑步机、智能力量器械等各类专业器械,手机扫码就可以选择器械进行锻炼。每项健身器械使用皆有云端视频指导,通过APP可以约课约设备、在线交流、查看运动数据与身体指标。
推进文化惠民,夯实文旅设施是基础。2021年,我市建设25个标准化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个文旅融合一体化建设点、17个智慧健身中心、2个乡镇全民健身中心,1条健身步道、1个小型球场。增设朗读亭1台,建设宁乡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微服务大厅。结合农旅融合,持续开展旅游厕所建设,共验收60处厕所775个厕位,补贴资金191.32万元。
推进文化惠民,提升人才素质是核心。2021年,我市开展了全市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培训班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活动、宁乡市红色讲解员(导游员)培训班暨“我讲长沙红”红色故事讲述大赛选拔活动和4期宁乡旅游营销人员新媒体培训。组织了全市“乡村振兴”文化人才业务培训班、“三高四新”战略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专题培训班。
推进文化惠民,创新服务方式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创新统筹举办了宁乡文化旅游节、沩山茶旅文化节、灰汤桃花节等38个贯穿全年的主题品牌活动。开展了送戏下乡、阅读推广、公益电影放映等惠民活动3851场,推出了《光之美-宁乡最美十二时辰》等宁乡旅游景区原创短视频113个,组织“抖游宁乡”短视频大赛,收到抖音参赛作品5154条,话题总播放量超3.6亿。
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繁荣了我市的文化事业。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在这里,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交汇,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成为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在这里,文化和旅游的叠加效应凸显,宁乡正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绽放满园芬芳,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文旅融合发展的成果正惠及城乡百姓,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美宁乡、风景如画,人在景中、城在花中,抬头见花、举足亲水。据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抢抓机遇、砥砺深耕,努力让宁乡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形象“靓”起来,奋力书写文旅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2/01/04/1070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