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敏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昨晚又做梦了,梦见在老家门前的鱼塘里捉鱼,梦里穿越时空,跟儿时的伙伴们一起。天空那么蓝,水那么清,欢乐的笑声,把我从半夜惊醒,醒来仍在咯咯地笑。
周公解梦说,梦见捉鱼会进财,又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到年底,村里集体打网捞鱼,准备过年,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我在朋友圈里观看打网的照片和视频,手机上满屏的鱼,草鱼、青鱼、鲢鱼、鲤鱼、鲫鱼、鱼嫩子……活蹦乱跳一筐筐,够诱人的。视频中夹杂着亲切的乡音和笑语:“打网啦,快来捉鱼哦!”过年的气氛扑面而来,我的心,瞬间飞越千山万水,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
村里几口池塘,储存了我满满的童年记忆。小时候喜欢玩水,无论春秋冬夏,尤其在夏天,成群结队的孩子把裤脚高高挽起,深一脚、浅一脚在水中嬉戏。水底的砾石把脚板硌得生疼,清凉的水却可以凉到心底去。欢乐的笑声,飞溅的水花,把水底的鱼子鱼孙们引了出来,追着我们撵,用小嘴咬我们的脚后跟,淘气得很。我们便屏住呼吸,猫下身来,两只手掌弯成勺状,慢慢地、轻轻地探入水中,左右夹击,连鱼带水捧进手中。被捧住的,往往是反应迟钝的小虾,或者体型肥胖的“鳑鮍齿”。有一种叫“禾花嫩”的小鱼儿,身体细长滑溜,像个机灵鬼,眼见逮住了,它却“哧溜”一声,从手指缝中溜之大吉。好几次,我因逮鱼太入迷,一头栽进水中,差点没被呛死。
大一点的女孩子,会做一种沉鱼的工具,一只旧脸盆,一块透明塑料,一条长绳,把塑料蒙在脸盆上,用绳子绑紧。然后,在塑料中央抠一个小孔,倒入一点剩饭剩菜。准备妥当,端起脸盆,飞快地跑到鱼塘边,拿住绳子的一端,把脸盆顺着鱼塘的斜坡推入深水中。半个小时后,慢慢地牵动绳子,把脸盆拖出水面。透过透明塑料,看到里面好多好多的小鱼虾,来个瓮中捉鳖,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小鱼虾味道鲜美,村里勤快的老人,也喜欢用这种方式沉鱼,晒干或者熏干,用来待客、送礼,也可以卖钱。
不得不说,男孩子是钓鱼的天才。砍一根细长的竹子,细的一端绑上一根棉线,一支简单的钓鱼杆就做成了。找来一个废弃的瓶子,挖几条蚯蚓装进去,做鱼饵。三五一伙,排排坐在塘基的草丛中,动作娴熟地抓出蚯蚓,掐断,绑在棉线的另一端,伸进水中。挣扎的蚯蚓,很快吸引一群贪吃的小鱼,把它团团围住,咬紧不放。眼疾手快的男孩子,一次能钓上来好几条小鱼呢。唐朝诗人胡令能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每当读到这首诗,脑海里就不由浮现出儿时垂钓的情景,那么鲜活,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三十年弹指一挥,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房子变了,茅草房变成了楼房别墅;道路变了,泥巴路变成了水泥公路;人也变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触目之处,感觉没变的,只有几口鱼塘,生生不息,年年有余。鱼塘早已承包到户,父亲在的时候,养了好几塘鱼,孩子们个个爱吃鱼,他说吃鱼的孩子聪明,所以不遗余力地养。我们回家了,家里来客人了,节假日到了,统统打网去!
去年,邻居家承包的鱼塘大丰收,村里人买够了,仍剩下不少,都是二十多斤重的大草鱼,正愁销不出去呢。我拍照分享到朋友圈,马上有几位朋友联系,抢购一空。我因直播带货有“功”,邻居特意犒劳我一条大鲤鱼,不亦乐乎!
即使长年在外,我的冰箱里,一年四季储存有家乡鱼。《孟子·告子上》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我虽然没有吃过熊掌,二者之间,如果真要我来取舍的话,我会毫不犹豫“舍熊掌而取鱼也”。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2/02/09/10855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