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笃材
作者参加欧阳笃材先生作品研讨会。
欧英
爷爷欧阳笃材仙逝已有8个年头了。岁月可以淡忘一切,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值得我们去牵挂,也总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去铭记。在爷爷诞辰100周年之际,他的嘉言懿行,越来越清晰,我们从未忘记。
爷爷一辈子勤奋好学,谦虚友善。他总是说得少、做得多。他在书画艺术道路上的成就,全都是凭他自己满腔热血的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高尚谦卑的品格获得的。
小时候,爷爷在我的心中是个严厉的老师。炎热的暑假,他逼着我学画画,要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对着一块断了的红砖画,还要练习各种粗细的线条,一练就是一整天,枯燥又乏味。贪玩幼稚的我吃不了这个苦,趁爷爷午睡的时候,给他留了张纸条就偷偷跑回自己家去了。从那以后,爷爷再也不逼我画画了。而我,也错过了继承爷爷衣钵的机会。
长大后,爷爷在我心中是个勤奋的老人,家里起得最早的是他。早起外出锻炼完身体后,他就在画板前画画,画了一张又一张。画完新作后,他又把前几天画的一张旧作拿出来,磁吸在画板上,坐在对面的凳子上,仔细端详,有了灵感后,马上拿起画笔,饱蘸颜料,在上面添上几笔,或者写上题跋。一张画总要经过好几天的加工创作才算完成。我们周末或者节假日回去看他,他招呼我们嗑瓜子、吃零食,看电视,可他自己还在对着画板画画。以前不觉得这有多了不起,现在回想起来,一年365天,他几乎没有休息日。年纪轻轻的我跟耄耋之年的爷爷比,他的勤奋和坚毅真是令我汗颜。他为了自己心中的书画世界,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管什么年纪,不管遇到什么打击和困难,都能怀抱一颗赤子之心,全力以赴,奋力追逐,实现梦想。拥有多么强大的内心啊!
从父辈的口中,我才知道爷爷的人生有多么曲折坎坷。他从小酷爱画画,师从南京美专高希舜、王遐举、陈国钊等大师,毕业后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教书,筹建宁乡文化馆、做报社记者,再到乡下搞农村工作,在乡下一干就是四十年。爷爷的结发妻子早早就去世了,次子又落下残疾,子女散落四方。这些痛楚都是常人所难以承受的。可贵的是,爷爷身处逆境并没有消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仍奋笔挥毫,守着孤独、寂寞、清贫的日子,独自研究中国美术史、历史、哲学、文学、考古、书法等,长期以诗书为伴、以大自然为伴、以清贫为伴。其间四十年他无纸、无笔、无墨、无桌,仅靠心灵书写进行“创作”。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一直住在文化馆六十多平方米的集资房里,房间里白天也要开灯才看得清楚。他的画经常铺在地上,我要小心地抬脚才不会踩到他的画作。直到八十四岁时才买了大一点的房子。他曾写诗自嘲:“不画云山四十年,兴来蘸墨也惶然。丹青早废生花笔,一路崎岖一路颠”。即便命途多舛,爷爷却始终从容面对人生,淡泊享受生活,并作诗道:“几回搔首问苍穹,击楫当年一梦中。三生果有轮回说,不信来空去也空”。爷爷一直到93岁,仍笔耕不辍。从艺七十载,佳作数千件,曾先后八次出版个人画集,其作品广为各大博物馆、高等院校、各界人士、国际友人珍藏。这样的成就,是他勤勉一生最闪亮的勋章吧!
刚参加工作时,我每个周末都会去荷花园爷爷的住所改善生活。饭桌上,爷爷询问我的近况,不时给我上上思政课:工作要勤奋,年轻人多做点没有关系;还要多学习,当老师的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爷爷特别热爱学习,不画画的时候,他会拿本书在手里,摇头晃脑地,嘴里不停地哼着曲调唱书,我以前觉得好笑,后来才知道这叫“吟诵”,是按照汉字的平仄声调来当韵律读诗文,在诵读中文义自见、情感自生。
爷爷特别爱创新,他曾说:“只有拥有创造性的绘画语言,才会拥有一片自己的艺术天空。”他的书法直取自然,万象入书,既不漏书法精神,又不显碑帖影像,大气磅礴,独树一帜。他开创了万岁枯藤行草书体,在书法史上注下浓重的一笔,这一点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的绘画涉猎广泛:花鸟、山水、人物、走兽无一不善,且艺术个性鲜明。水墨淋漓中尤见富丽堂皇,生命张力契合自然,笔势墨韵意趣无穷,并将万岁枯藤行草书体线条引入绘画中,创造了枯藤皴法。在绘画史上,自明代以来,山水画再无新皴法,因此他刷新了几百年无新皴法的历史。天道酬勤,1994年,爷爷在长沙首次举办个人画展,轰动三湘。2008年在北京画院举办“欧阳笃材艺术观摩暨学术研讨会”,获得刘勃舒、王明明、刘大为等专家、学者一致赞赏,《美术报》重点报道,各地媒体、报刊争相发表高度评价。他曾写诗说自己的画作“依样葫芦未可求,奴书奴画费绸缪。取精旧法成新法,半姓名家半姓欧。”
爷爷一生清贫,待晚年有些名气、生活宽裕了些,他还是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一条棕色的毛线围巾,一戴就是十几年,一年难得置办一身新衣服。最喜欢吃的是萝卜、白菜、丝瓜……但他对别人很大方:每年过年回涌泉山老家,爷爷给60岁以上的老人红包每人两百元;老家修路筹集资金,一掏就是两万元;1994年,湖南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爷爷捐出作品《劲松》拍卖所得1.5万元全部支灾……杨绛说过:“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曾身在谷底的爷爷,更容易同情和理解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鉴于他的成就和品德,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湖湘之子”的称号。这份荣誉,是对他德高望重最好的诠释吧!
爷爷永远是我景仰的高山,也始终是儿女和子孙们心中一座抹不去的丰碑。言至此,心中的感恩之情更加浓厚。爷爷生于这片土地,也卒于此。在爷爷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更加意识到爷爷身上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与精神,不应只在家族这方寸之间流转,更应分享出来,为宁乡人民做些许贡献,像爷爷那样。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2/03/02/1095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