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铺堆亭
2022-03-18 09:23:52 字号:

石光荣

铺、堆、亭,古时候的驿站,交通要道的里程。“十里一铺,五里一堆”,在宁乡有著名的标志和景点。但这“亭”呢?没听说过几里一亭。据我所知,这亭一般来说是古道和景点,供人们歇脚的,走累了坐下来歇息一下,调养精神,再前行。

说起这歇脚,古代的交通要道——古道,哪有现在这种气派。狭窄弯曲,爬垅过坳,有些地方还很险恶。交通运输也只能抬轿、挑担等。所以,古道上那些善施善舍的阔佬,在相隔一段的距离,建起凉亭,供过路轿夫、车夫、急奔远方的人,累了,歇息调神再走。

抬轿、挑担、滚鸡公车,那是过去劳动人民流传下来的劳动方式。时过境迁,如今都是宽敞的高速、国道、乡村公路,出行有飞机、高铁、小车等,出行、载货,都非常方便。

“十里一铺,五里一堆”,宁乡有很多著名的地理标志。319国道上,夏铎铺、历经铺、菁华铺、沧水铺……宁黄公路上的回龙铺、双凫铺……宁乡西部的五里堆……那“亭”呢?多着啦,附近就有著名的八角亭、申明亭……

夏铎铺与历经铺,平原、丘陵相间,那里山河秀丽、物华天宝。夏铎铺一名安乐铺,又名夏落铺。古有茶庵,行者可入庵饮茶歇息。夏铎铺,古道悠悠,几经历史变迁,贤人贵达僧凡携手,捐俸募建,方便世人。六度庵茶叶驰骋商界,誉满三湘。

夏铎铺庵堂盛誉:六度庵、清水庵、香山庵……庵庵相望,青松翠竹,枝繁叶茂。庵子里,尼姑吃斋念佛,为众生求福,黎民百姓也是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夏铎铺嵇山,城区东部之高峰。其下香山冲,古木参天,竹海幽深,龙凤峡、仙人桥,飞瀑流泉,风光无限。冲口水库,碧波荡漾,水天交映,情趣盎然。龙凤山,陡峭崎岖,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通到山顶寺院。寺院四周空旷,周围树木参天,郁郁葱葱,院内游客祈祷拜佛,香火旺盛。峰顶云雾缭绕,如临仙境。俯首四周环望,大美宁乡、长沙,就在眼前。真乃:龙不腾云凤不飞,蜿蜓十里一峰巍。陶梭未许惊雷去,秦管还教逐月归。乱石叠装金爪甲,杂花香衬彩苞衣。昂霄蟠舞难攀附,俯视群山万点微。这里不仅景色宜人,也留下了较为深厚的历史文脉资源,山下童绍甫园林之家、旧时龙凤山乡公所传说等等。

这里也是三国战场的一部分,吴蜀相争,这一带也刀兵相见。关山的箭楼遗址、南田的将军潭美名、停钟的关公庙传说……唐宋以后往来宁乡的高官硕儒都少不了于斯歇马……近代史上的童翚、童镇、童秀春……不知是不是龙凤山下童氏的后裔,平岗周氏留裔,文人墨客,高官硕儒代不乏人,留下美不胜数的诗文歌赋。当今新时代的毛泽东、萧子升、刘少奇、罗瑞卿、周小舟这些伟人及高层领导,也留下了他们访察民情的足迹和故事。

夏铎铺、历经铺,土地肥沃,得天独厚。工业、农业全面发展,是鱼米之乡。

从古时的五庙里起步往左,顺山边过黑瓦屋,到篮盘塘进冲,就到了长山塘,长山塘冲灌木丛生,狭窄的山冲路,幽静清雅。过了长山塘,对面过一垅田就是八角亭。过去的八角亭甚是热闹:西至月塘,东至黄泥殿,南至坝塘五庙里,北至申明亭,是人来人往的交叉要道。所以,善施善舍的肖氏之人,建亭让人歇脚。传说八角亭飞檐翘角,八方有八仙各持宝物,镇守岗亭,亭内陈设桌凳专供过往客人休息。

八角亭附近,有一处住宅名为“花屋里”。这房屋是大财东欧氏之族的。据说欧氏族,人旺财旺势力旺。朱雀红门,前庭后院,上栋下栋,左栋右栋,晒楼走廊,花格窗帘,八字槽门,琉璃嘴瓦,飞檐翘角,配上周围花红草绿,鸟语花香,久而久之,“花屋里”的大名流传至今。

此处,还有美女山、猪婆山,谓美女喂猪婆。传说猪婆山葬了一远方流浪汉,后来他家人兴财旺了。那还是明末清初年间,湖北米阳洲发生洪涝,百姓苦不堪言。一张老者,带着三个小孩,逃荒讨米至此。张老者在附近做月工,三个小孩沿门乞讨。事不凑巧,张老者到此数月之后,一病不起。不出几个月,与世长辞,好心人把他草裹淹埋在猪婆山头。三个小孩沿途乞讨回到了米阳洲。

多年后,这里来了三个粗布蓝衫的人,寻找这处淹埋流浪汉的地方。只见丛林茂密,问起当地人以前的情况,找到一个憨厚哥,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并询问了他们这些年的情况。三个粗布蓝衫的人叮嘱憨厚哥不要谈起他们的事。这憨厚哥,原来就是孩时与他们耍得好的玩童。他们三个料理好坟墓,做出假像,与憨厚哥分别了。好多年后,这憨厚哥说起此事:张老者的儿子最差的也是个县令。美女喂猪婆的宝地,埋正了。可是此后这猪婆山,也没有任何流浪汉淹埋的踪迹了。

时过境迁,这铺、这堆、这亭,也变了。山冲里条条水泥路通到各户,大车、小车川流不息。如今,振兴乡村战略,过去的铺、堆、亭,都焕然一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