槎梓桥村法治屋场。段华良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喻恩来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建设法治乡村,筑牢法治之基,让农民安居乐业,使农村长治久安,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近年来,市司法局通过持续筑牢“乡村振兴、法治护航”理念,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扎实推动优质法治资源向乡村集聚,以服务经济和民生需求为导向,强化执法司法保障,把保障发展作为应尽职责,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作用。同时,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政府决策程序,不断理顺执法体制,大力完善监督体系,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发展。
法治绘就幸福底色
法治绘就了楚沩大地的和谐幸福底色。绿柳堤岸,桃李飘香,鸡犬相闻,流水潺潺。炊烟袅袅,乡村小道,静谧祥和……6月22日,记者来到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法治屋场看到,宽敞的文化广场整洁舒适,不时有村民在休闲娱乐和健身,乡韵悠悠,村风融融。
“我们环境美,生态好,邻里也和睦,住得格外舒服,特别有安全感。出门不用关门,真的做到了夜不闭户啦,从未发生过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治安事件。”在槎梓桥村幸福家园美丽宜居村庄里,刘红艳在树林中散步。她告诉记者,经常有镇村网格干部上门入户宣传法治知识,主动询问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村里还制定治安巡逻防控制度,成立义务治安巡防队,巡防队员均由志愿者、村民小组长、村委成员、党员等组成,建立了巡防台账、微信群,信息互通、群防群治。
为深耕法治沃土,释放法治力量,传递法治温暖,近年来,槎梓桥村从坚持党建引领、法治保障、服务群众、优化营商环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个方面下足功夫,培养村民法律意识,加强普法宣传法治教育。健全乡村普法组织体系,加大以案说法形式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法治大讲堂、法治宣讲小分队、法治文艺汇演、村村通小喇叭宣传法律法规等系列活动加大普法力度,让村民尊崇法律、理解法律、学习法律,解决村民不知法、不懂法、不会用法的难题,解答村民最迫切、最需要、最切合实际的法律问题,提高村民法治素养,提升维权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村民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我们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学法,聘用村级法律顾问,加大党小组长法律知识培训力度,探索开展‘法治屋场’‘法治手册’‘法治示范户’等工作,并坚持网格化管理,全村划分为22个网格,由镇派网格长、网格村干部、党员、社会贤达、村民小组长实行包片联户,既有助于各项政策的宣传、村级各项工作的推进,又能让所有村民能畅所欲言,对支村‘两委’工作建言献策,有效提升了村民民主自治参与热情,有助于村级治理的良性发展。”槎梓桥村党总支书记周尚军告诉记者,槎梓桥村坚持党建引领,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常态化,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形成乡村治理主干体系工作目标。通过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每年全村评出十户法治示范户,加强网格化管理,多途径、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大大提升了村民民主自治参与热情,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槎梓桥村党总支连续两年被宁乡市委组织部评定为“五星”村(社区)党组织,连续四年获双江口镇年度综合考核排名第一,2021年3月被评为长沙市示范化“五化”党支部,2021年6月被评为长沙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槎梓桥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进一步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该村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室内设便民服务大厅、党支部活动室、妇女儿童之家、党员谈心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功能室,满足村民文化生活需要,便捷村民群众办事尽量不出村,做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群众合法合理的事能办尽办。
村事调解舒畅“经络”
“感谢你们!我其实也不是不讲理,听村里调解委员会的人一开导,我茅塞顿开,一下子就想通啦!”在槎梓桥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里,因邻里误会而冰释前嫌的陈某握住双江口司法所所长黄初知的双手,连声道谢。
槎梓桥村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的平衡机制,让乡村融入法治。成立村调解委员会,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村民小组长、网格联络员、党员、社会贤达、村民代表等组成,制定调解委员会制度、人民调解工作台账,做到矛盾不上交,及时、高效处理村组各级矛盾,提升民众获得感。同时,结合“四联五到位”定期进行民情大走访、召开“屋场会”,开展《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条例》等各类法律法规宣讲及相关政策解读,初步做到“人人遵法、个个守法”“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项目工程引进、建设过程中无一矛盾、纠纷事件,做到了村务联议、产业联兴、矛盾联调、治安联防、文明联创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
槎梓桥村通过“屋场会”、微信群、“村村响”、宣传栏、移动宣传车、法律图书馆、宣传横幅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每年至少组织村民代表集中普法学习两次以上。全村设有固定法制宣传栏五处,设有专门的法律图书室一间、法律相关书籍200本以上。村部还设有公共法律援助服务室,法律顾问定期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每年接待群众人数300人次以上。人民调解室、公共法律援助服务室功能完备,对重点人群管控到位,近几年来实现了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黑恶势力、无村匪村霸,村级氛围和谐融洽。特别是今年,在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过程中与民主法治建设高度融合,每个美丽宜居屋场都嵌入法治元素。
换届选举风气良好,民主决策卓有成效。按照“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相关要求,槎梓桥村至少每月召开一次“屋场会”,既有助于各项政策的宣传、村级各项工作的推进又能让所有村民能畅所欲言,对村委会工作建言献策,大大提升了村民民主自治参与热情,有助于村级治理的良性发展。
槎梓桥村坚持“生命至上”,成立交通劝导志愿队,每天身穿志愿者服,上路巡防劝导,对摩托车、电动车、老年代步车等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宣讲并督促其佩戴安全头盔上路。近10个月来不计报酬,风雨无阻,大大降低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槎梓桥村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做到所有账目“一月一公示”,杜绝任何形式的贪腐行为。制定红白喜事移风易俗上门劝导制度,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互相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
法治赋能产业兴旺
法治相遇萌萌的花猪,法治邂逅可爱的奶牛,会怎样呢?槎梓桥村用行动告诉大家,是企业蒸蒸日上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产业要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槎梓桥村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服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各个方面,在依法行政中优化营商环境,用法治引领和护航企业发展。
法治推动产业创新和村民就业创收,槎梓桥村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村级产业发展,有效推进村民创业创收。2015年,引进湖南优卓牧业有限公司落户,当前存栏奶牛2000头,日产鲜奶50吨,并成功打造花海牧场,节假日游客上千人,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基础;2019年,引进宁乡花猪示范养殖场项目时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土地流转210亩,青苗补偿210亩,15户搬迁户顺利搬迁,实现了“零纠纷、零信访、零案发、零事故”的工作目标,乡村治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产业、生态等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同时,槎梓桥村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财务清单“一月一公示”,盘活现有“花猪”“花海”“奶牛”等产业,根据产业需求,做好土地流转、征收等工作,增加村民就业岗位,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23145元提高到2021年的34788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5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26.18万元。2022年有望突破50万元。
槎梓桥村先后荣获“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卫生村”、长沙市“两型”社会示范村、“长沙市文明村”“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示范村”“长沙市法治乡村示范点”等称号。
法治动力愈加澎湃。周尚军表示,下一步,该村将以创建“湖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利用法治宣传,提升民众法治观念。“总之,以创建为手段,不断完善民主与法治建设,提升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升民众法治理念,期待‘花猪遇到花海,百花齐放’的槎梓桥。”周尚军说。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2022/06/30/11447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