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非凡十年看宁乡①】跨越赶超迎巨变 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2022-09-27 15:39:04 字号:

宁乡城区美景如画。

宁乡进入高铁时代。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

星邦智能产品助力“力箭一号”首飞。

美丽的大成桥镇鹊山村。

编者按

十载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宁乡牢记嘱托,踔厉奋发、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经历沧桑巨变,破茧成蝶。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我市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的宝贵经验与辉煌成就,进一步汇聚起全市人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大胜利和进步,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本报特别策划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看宁乡”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十载光阴荏苒,十载拼搏砥砺,十载栉风沐雨,十载春华秋实。

打开时光的卷轴,楚沩大地刻满了非凡十年的绚烂记忆。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奋力跑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非凡十年,宁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脱贫攻坚历史性全胜,经济实力历史性跨越,环境质量历史性提升,开放格局历史性重塑,人民生活历史性改善。全体宁乡人民豪情满怀、昂首阔步拥抱未来。凭“速度”观宁乡,日新月异。依“广度”说宁乡,百业繁兴。循“深度”谈宁乡,劲道深沉。据“亮度”识宁乡,旧貌换新颜。

十年间,宁乡从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第61位到挺进全国二十强,名列第18位;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5位;地区生产总值(GDP)由732.5亿元增至1167.0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3.97亿元;规模工业产值由1193亿元增至15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9亿元,外贸进出口额达到22.5亿美元;三次产业比由2012年的13.9:52.4:33.7优化至2021年的11.3:42.2:46.5;“十三五”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十一五”末的2.5倍、3.2倍。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中国旅游百强县、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百强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全国农产品生产贡献力百强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排名位居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排名第14位。宁乡经开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宁乡高新区建成全国首个电池产业集群示范区。

东风拂面暖,极目景象新。今天的宁乡,民生改善、路网通达、产业聚集、创新发展……一幅幅工业蓬勃、民生殷实、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新画卷,正在楚沩大地上徐徐展开。

铸魂固本 擎旗奋进

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党旗飘扬。

上下同欲者胜!伟大时代领航奋进,党的建设永远向前。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宁乡始终高擎党旗,凝聚力量开拓进取,向着目标踔厉奋发。这是宁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的“制胜密码”。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十年来,宁乡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施“5127”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探索建立了高素质人才“引得进、选得准、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新模式;出台《关于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十条措施》,坚持考少考精考重点、考准考实考公平,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创新开展“五星”村(社区)党组织评定;实施了《宁乡市坚持制造业立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向产业链企业派出驻企服务代表;通过党员干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工作,创新构建基层治理四级网格;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让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开展党员“三亮三比”行动,把党建引领融入项目建设、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各项中心工作,大力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推出“十大党建创新项目”,大力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整体智治体系,着力破解工作难点问题,治理路径畅通到底、服务触角覆盖到底,在创新实干中争先创优,在大战大考中砥砺忠诚,在服务大局中奋勇担当,将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凝聚理想信念的精神伟力、夯实强基固本的组织力、增强自我革命的免疫力,推动“党建聚合力”工程融入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统筹推进工业强市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以党的建设最大程度凝聚起思想合力、组织合力、治理合力、发展合力,筑牢“红色根脉”的稳固根基,为推动宁乡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魂和根。

灯塔指引方向,思想照亮航程。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统领一切的根本。宁乡4万余名村(社区)党员纷纷走进乡镇党校,以“理论课堂”强化理论武装,凝聚奋进力量。重点实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党员开拓进取、锐意进取的精气神。

实施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车头”强不强,往往决定着一方的发展好不好。宁乡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创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紧盯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五个振兴”。大力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用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合力,有效地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努力构建红色领航、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格局。

宁乡创新理论宣讲,将传统节日、文学艺术作品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编排了文艺党课、电影党课和音乐党课,组建了高水准的宣讲团,进乡镇,入屋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讲好讲活党的成功密码,读懂党的精神,牢记党的初心使命。

“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是灯就要闪亮,是旗就要招展。”为民服务,党员先行。今年,宁乡深入开展党员“三亮三比”行动。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自建房排查、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工作,根据农村党员、社区党员、在职党员、“两新”组织党员、离退休干部党员等不同领域党员实际,结合党群联心“五个到户”、党员干部“四联五到位”民情大走访,全市广大党员纷纷亮身份比奉献、亮立场比担当、亮作风比作为,进一步转变作风,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 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为全面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贡献力量。“作为共产党员,只有在群众需要时敢于亮出身份、冲在一线,勇于担当作为,做到光明正大、无私奉献,才能真正称得上合格、对得起初心。”这是宁乡全体党员参与“三两三比”行动的心声。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宁乡党员干部拿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狠抓落实、抓对标、抓优化、抓提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提供坚强保障。

产业蓬勃 活力迸发

如椽巨笔绘就“工业强市”宏伟蓝图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财政增收的“主渠道”、推进乡村振兴的“好手段”,“强工业”就是强县域经济发展。

非凡十年,宁乡规模工业产值从2012年的119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8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87亿元;工业税收从2012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亿元。到2021年,宁乡拥有规模工业企业591家,数量居长望浏宁四区县市第二。年纳税过千万元企业从2012年的19家增加到2021年的51家,年税收过亿元企业8家,一批龙头企业引领宁乡工业高质量发展,连续4年获评全省落实制造强省真抓实干发展成效明显县。宁乡工业企业,已成为创新开放的生力军、保障就业的主渠道、增收富民的活源泉、经济增长的强支撑。

从“兴工强县”到“工业强市”,从当企业的“店小二”到“股东式”的主人翁服务,从首开先河开展“装备升级补贴”到打造“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宁乡抓工业的决心越来越大、服务越来越优、力度越来越强,从而厚植了工业企业发展的沃土和营造出了适宜生长的暖春气候,使得一大批优质企业在宁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宁乡已有三一重起、中伟新能源、长沙弗迪3家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今年,有望再新增湖南邦普、长沙格力2家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

今年全市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在原有39家的基础上新增35家。目前,宁乡拥有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为15家、74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宁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动能。

为了打造和培育工业“智”造的森林,宁乡瞄准全球产业发展趋势,践行“舍得”理念,经过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宁乡产业平台不断完善,招大引强的成效凸显,产业项目加速集聚。目前,全市已形成“3+2”产业体系,即工程机械、储能材料、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三大产业链,以及食品、医疗器械两大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链,集聚了160多家企业,形成了从整机到配套的主干基础链条,2021年实现产值457亿元。储能材料产业链,集聚了21家企业,是国内少数拥有完整储能产业链的地区之一,2021年实现产值393亿元,占全省近60%的份额。目前有新建和扩产扩能项目13个,预计两年内新增产值575亿元,新增税收15亿元。智能家电智能硬件产业链,集聚了20余家企业,2021年实现产值108亿元,宁乡经开区成为全省唯一授牌的“家电特色产业园区”。食品产业集群,集聚了70余家企业,形成了调味品、乳制品、健康饮品、休闲食品、主粮精深加工五大系列产业集群,2021年实现产值179亿元。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是宁乡近年新培育的一个产业,集聚了60余家企业,科技含量高、发展来势好,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20亿元。

在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宁乡还着力提质传统产业,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加快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实现鞋服、门业、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宁乡特色、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围绕工业数字化、高端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方向,培育壮大金融业、招商服务、科技服务、设计研发、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现代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全方位强化工业发展要素保障,全面促进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好的产业生态是核心竞争力。

“只有尽力让企业就近获得‘全元素的营养’和‘综合成本低的环境’,才能破除企业发展烦恼。”宁乡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通过建立“书记市长企业直通车,企业点单、政府备菜、用时即有,龙头企业优先级”三项制度和“四单”工作推进机制,闭环解决企业反馈问题。

放眼楚沩大地,从园区到企业,从施工现场到生产车间,处处涌动着强工业的热潮,宁乡这座蓬勃发展的工业新城,如今在强省会战略的引领下,正奋力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挥动着如椽巨笔,全力描绘“工业强市”的宏伟蓝图,向“建设省会副中心、挺进全国前十强”发展目标挺进。

城乡融合 共建共享

以高品质打造诗意栖居“幸福城”

宜居宜业,是城市魅力最厚重的底色,是城市建设最永恒的主题,是城市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最直观的体现,更是广大市民幸福生活最根本的追求。

弹指间,凯歌十年。纵观宁乡城市建设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向宜居嬗变、向幸福进发的历程。

十年光阴荏苒,楚沩大地,这个昔日的鱼米之乡实现了向宜居之城的华丽转身,城市建设得到空前发展。如今,城区建成区面积近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宁乡大道、金唐公路的北拓南联到金洲大道、岳宁大道的东进融城,一环路、二环路、花明路、春城路、三环路,拉开了城市框架,打通了城市发展的“任督”二脉。溜子洲大桥、市民之家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托起现代建筑诗一般的艺术特质。沿江风光带、金洲坝、沩丰坝、亮月湖、玉潭公园、楼台山公园等城市景观,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提升了城市的颜值……

“一到放假,我都要从长沙自驾回乡下,最开始走319国道和金洲大道,经常堵车,走得慢,每次至少都要3个小时以上。现在基本上都是走岳宁大道,时间省了近一半。”巷子口镇直田村村民李乐每个周末都要从长沙赶回老家,随着岳宁大道的通车和黄龙公路、五巷公路的提质改造,他切实体验到了交通的日益便捷。特别是岳宁大道的建成,大大缩短了宁乡与长沙中心城区的距离,是宁乡实现“东进融城”的一条重要骨干道路。

“东进是主攻方向、根本出路,融城是大势所趋、希望所在。”非凡十年,宁乡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建设省会副中心”为目标,昂首阔步挥师东进,以承接省会长沙的外溢资源、参与湘江新区的要素分配。随着溜子洲大桥和沩丰坝大桥的建成、岳宁大道的通车、长沙方特·东方神画的建成营业,以及金洲新城、长宁快线等平台和项目的规划建设,宁乡城区和省会长沙的时空距离再次缩短,“宁乡就是长沙”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认同。

随着建设金洲新城“东进融城”战略的实施,宁乡城区版图步步扩张,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承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也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如今,驱车进入宁乡城区,宽阔的柏油马路、如织的人流和车流、空中繁忙的工程吊臂,无不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激昂活力。环顾全城,以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扩展为重点的城市建设不断提升着城市品质、拉大着城市框架。从城区上空俯瞰,宁乡西站雄伟壮观,宁乡大道贯穿南北,金洲大道、岳宁大道、319国道横贯东西,许广、长张、长芷(原长韶娄段)、华常(原娄益段)、宁韶等高速公路相接环拥,石长铁路和渝长厦高铁跨江穿城,宁乡迎来高铁时代,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撑起城市主骨架……城区道路骨架网描摹出宁乡城区的轮廓,再点缀以鳞次栉比的办公大楼、商业中心、公园、风光带等,系上一条穿城而过的沩江玉带,俨然一幅现代中型城市的工笔画。

十年来,宁乡抢抓战略机遇、坚持协调共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聚焦“两不三愁保障”,狠抓“十六项”专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连续五年排名全省第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3166元增长到34788元,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涉农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全市3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20087户贫困户全面实现脱贫。

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6.86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亿公斤以上,居全省前列;生猪年出栏稳定在100万头以上,2021年宁乡花猪年出栏38万头,综合产值达36亿元,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宁乡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全力整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培育壮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大创新项目,全力打造文旅融合样板区。以宁乡花猪、沩山茶叶、双江口水稻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做强“一镇一特、一特一片”示范基地,打造了粮食、花猪、茶叶等十大优势产业示范片,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因地制宜推进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升级。宁乡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2021年居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榜首,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列。

以民为本 枝叶关情

全力以赴为群众幸福持续“加码”

宁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十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9%和10%。各类社会保障持续提标扩面,民生资金支出占财政资金总量保持在79%以上。

“宁乡城区道路四通八达,想去一个地方,有多条道路可选择,极少出现因为堵车而误事的情况。”市民高明说,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里,在大家的心坎上。

非凡十年,革故鼎新。人民北路、花明南路、玉潭老街棚户区改造的全面完成;高速出口迎宾文化广场建设、宁乡火车站提质改造、宁乡大道绿化提质改造、八家湾水库顺利建设完工;玉潭公园、市民公园、亮月湖公园和众多城市社区公园建成开放……让原本步履蹒跚的老城区顿时舒筋活络、容光焕发、多姿多彩,宁乡正踏着建设省会副中心的节拍一路向东,高歌而行。

“如今,宁乡城区每天都在变大、变新、变美。道路宽阔,高楼林立,大街小巷干净幽雅,生活在这里感觉特别幸福、满足。”看着车水马龙的热闹街景,市民成仁亮脸上满溢自豪之情。

完善城市配套,改善广大市民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非凡十年,宁乡时刻谨记“民生为本”的城市建设要求,投入大量资金,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一批批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新(改)建学校51所、新增学位6.1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得到全面化解。市人民医院急诊楼、健康管理中心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医院“两院一址”项目主体完工,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冲击,疫苗接种有序开展,综合医改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一圈两场三道”、防洪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杉木桥农贸市场、沙河市场等一批集市提质改造完成,休闲广场、公共场所、城市综合体四处开花……宁乡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大大增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面貌显著改观。

十年来,宁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优良率达到92.3%,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沩江、靳江考核断面年均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乐业须安居,城市建设的成果最终要造福于人民群众,让市民住有所居、心有所安,一直是宁乡市委、市政府不懈努力的方向。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向好发展的同时,宁乡不断加大住房保障投入力度,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范围,住房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以廉租房、公租房、国有工矿棚改、城市棚改等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成功探索了住房保障“宁乡模式”。“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提质改造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随着城乡供排水体系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亮化的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管理、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宜居宜业的宁乡不但吸引地产龙头竞相入驻,外地购房者纷至沓来,众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品牌也纷纷抢滩宁乡这方财富洼地,大润发、人人乐、宁邦、翡翠湖、吾悦、九龙仓奥特莱斯、宋城集团、格力区域销售中心、麦德龙等知名企业和国内一线品牌先后到宁乡开疆拓土,金融机构也不甘落后,除了中、农、工、建、交五大银行,目前鏖战在宁乡市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就有10余家。

一流的购物环境,一流的文化娱乐,一流的餐饮服务,一流的城市公园,让习惯于在宁乡赚钱、到长沙消费的群体直呼:休闲娱乐不用去远方,吃喝玩乐在宁乡!一种生活上的融城,一种消费上的融城,在不知不觉的改变中实现。而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一系列殊荣,更是成为了“幸福宁乡”的一张张烫金名片。

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齐全,具有现代化气息、宜居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仿若一颗璀璨的明珠,巍然屹立在湖湘大地,熠熠生辉。

非凡十年,一组组从量变到质变的数据,一个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指标,反映了高质量发展给宁乡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彰显了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马上就办、担当负责、攻坚突破的喜人成果,体现了全市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宁乡正在把优势变为态势,把潜力变为实力,把信任变为决心,用一域之发展为全局增光添彩,以新赶考路上的优异答卷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综合实力雄厚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

从第 61位 升到第 18位

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5位

地区生产总值(GDP)迈上1100亿元台阶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拥有规模工业企业591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9亿元

发展动能强劲

拥有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分别为8家、74家

年产值过百亿元企业3家

年税收过亿元企业8家

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排名位居前列

全国工业百强县排名第14位

城乡建设增速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获评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东进融城持续推进

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城区建成区面积近70平方公里

3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

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亿公斤以上

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

省级生态乡镇11个

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民生福祉增进

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

分别增长8.9%和10%

新(改)建学校51所

新增学位6.1万个

空气优良率达到92.3%

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达标率100%

全国县域经济

基本竞争力百强排名

2012年第61位

2013年第56位

2014年第50位

2015年第39位

2016年第35位

2017年第31位

2018年第28位

2019年第25位

2020年第21位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