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国宝回家”:青铜文化焕发新生机
2022-10-27 08:39:44 字号:

人头攒动的青铜文物展。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向 通讯员 喻晓辉

7月16日至12月30日,由湖南省文物局指导,我市在炭河里景区举办为期6个月的“国宝回家——宁乡首届青铜文化艺术节”。艺术节采取“1+9”模式,即举办一次启动式后,同步开展青铜文物展、文明探源工程、小小讲解员等九项子活动。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13.75万人次,实现门票、文创等收入477.2万元,带动景区周边餐饮、民宿旅游消费1600余万元。

创新展览方式,古韵发新声

炭河里遗址陆续出土了300多件(套)青铜器,由此宁乡被考古界誉为“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跻身国家大遗址行列。

为有效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国宝回家”青铜文物展通过多条渠道、多项措施,让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据了解,此次青铜文物展展陈面积3150平方米,展出了50余件(套)炭河里遗址出土的国家一、二级文物,其中有30余件(套)青铜器是炭河里遗址管理处通过馆际交流与合作,从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借展而来,“鼎王”“铙王”“瓿王”“三王”馆藏地分布不一,此次齐聚炭河里集体回“娘家”实属不易,创造了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建馆以来青铜器展览的实物之最、份量之最、规模之最,通过建立健全与省博、市博馆际交流合作机制,炭河里遗址出土的更多文物走出了库房、走进了展厅。

此次“国宝回家”青铜文物展还依托5G云网底座,结合XR空间计算能力,在湖南首次数字化展示“四羊方尊”等国宝文物,参展游客只需要通过“青铜穿越”微信小程序扫描展馆内任一羊头装饰,就能获得四羊方尊的相关知识,享受博物馆寻宝的乐趣。通过加强观众与文物互动,不断优化文物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国宝回家”活动吸引了国内55家媒体平台策划推出了“三王齐聚”对话场景、国潮画风游尽千年文明、宁乡风物揽胜等105篇推文、短视频、海报等系列新媒体作品,以航拍、动画、说唱、讲解等形式给网友带来了视觉盛宴。

溯源文明进程,探古论今

炭河里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历时近60年,1963年初发现并推测为商周遗址,1976年进行试发掘后确认为西周遗址,2001年至2005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2013年炭河里遗址管理处成立,负责遗址的保护利用、文化研究、宣传推介、公园建设和日常维护等工作,编制了《宁乡炭河里遗址考古工作计划》并获国家文物局批复。2016年对遗址公园配套设施项目用地进行考古调查,发掘钟家湾、新屋湾遗址。2017年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公园总面积1965亩,总投资近5亿元,包括遗址本体、保护范围和建控区域,呈“一心一廊两带七区”布局,“一心”即城址所在核心区,“一廊”即西周文化长廊,“两带”为黄材河和塅溪河沿河景观带;七区分别为广场区、博物馆区、城址区、考古体验区、管理服务区、青铜重器出土区和环境展示区。2012年-2021年对沩水、楚江流域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发现了罗家冲、藕塘等多处商周遗址。2021年1月炭河里考古工作站挂牌成立,承办了全省考古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2022年3月启动沩水流域商周文明探源工程,已发现23处商周文化遗存和大型商周墓葬区,同时梳理了60余位专家学者的100余篇专业论文,编著了《炭河里古国文化探源与宁乡铜器群研究》。

此次“国宝回家”文明探源工程,是在60年考古研究的基础上对沩水流域进行第二次考古调勘,着力推进考古研究与成果转化,同步实施考古实践活动,将对沩水考古项目实施全程跟踪拍摄和实时转播。

聚焦精神素养,小声音传递大能量

为有效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依托“国宝回家”资源优势,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在活动期间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2019年以来共举办“我是小小讲解员”4届30期,吸引2万余人踊跃参与,活动以小朋友们的视角,从不同侧面展示宁乡青铜文化,发展、培养中小学生志愿者成为青铜文化的讲述者、传播者、传承者;深入校区、园区、社区开展文化教育活动30余场次,受众2万余人次;培养小小讲解员摄制《一言九鼎》《邂逅》《国宝回家相约宁乡》等微电影和短视频,《一言九鼎》在中央电化教育馆“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活动中展播,《邂逅》入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长沙魅力”创意传播大赛,被人民网、央视网、湖南日报等媒体转载,点击量超100万人次。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创作生动鲜活、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炭河里青铜传奇》故事画册,向中小学生免费发放1万余册。组织《走近炭河里》文学采风活动,定期演出西周礼乐实景短剧编钟舞,联合湖南大学出版《古国遗都炭河里》《宁乡青铜器》等书籍。炭河里遗址因此荣获湖南省科普基地、湖南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湖南省第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湖南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

文旅有机融合,古村镇焕发新生机

“国宝回家”活动期间举行了文创博览会、农特产品展销会、“青铜铸造文明、智造改变世界”发展论坛、泼水节、青铜音乐会等活动,依托青铜文化特色,借助日趋火热的考古热、博物馆热,打造了全国首个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艺术节,形成了个性化的节会品牌,目前景区已接待游客13.75万人次,实现门票、文创等收入477.2万元,带动景区周边餐饮、民宿旅游消费1600余万元。通过青铜文化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推出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向宁乡市内3个乡镇、11个村输送游客7.39万人次,极大地拉动了农家乐消费,花生、辣椒、黄桃等土特产成了抢手货。四羊方尊出土点遗址与龙泉漂流、甘泗淇故居等景点串珠成链形成精品乡村游线路,带动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两年来共销售农特产品272万元,餐饮、民宿收入140多万元,人均增收1139元,省文物局将此案例作为保护利用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

“炭河里遗址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要求,持续加强馆际交流,持续推进文明探源,做青铜文化交流互鉴的会客厅。让文物和博物馆在文化交流中成为闪亮名片,在享受看得见、摸得着、受教育的文化盛宴中让更多的游客转述宁乡故事,让宁乡青铜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和新活力,不断焕发时代生机。”炭河里遗址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