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双江口镇槎梓桥村: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
2022-12-09 13:19:37 字号:

槎梓桥村法治屋场。段华良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温馨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力量源泉,也是乡村延续与发展的灵魂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我国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市委党员“三亮三比”行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百姓向善、向美、向好,为助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强大内生动力,让文明新风融入农村生产生活,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梓水河畔徐徐展开。

在坚持党建引领上出实招,实现移风易俗大突破

党建引领聚合力,文明新风润人心。槎梓桥村党总支积极践行市委“三亮三比”行动,大力实施双江口镇“党员亮先锋”工程,通过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移风易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党员干部作风促党风、带民风。槎梓桥村构建集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中队、网格化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党员示范户、道德模范等创建评比活动,通过订立村规民约、推出“新风庭院”评选、开展“屋场夜话”交流、组建乡贤“五老”宣讲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有力举措,引导村民破除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风陋俗,倡导厚养薄葬、节俭养德等文明新风,切实增强党员群众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提升了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了乡村文明和谐。

“感谢各位乡友来访,为我父亲八十寿辰道贺!今年我们不办酒、不设宴、不请客、不收礼。感谢大家的好意!”槎梓桥村第三党支部委员周尚文原本计划给父亲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寿宴,可考虑到村规民约中对移风易俗的倡导要求以及当前疫情防控的形势,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主动提出取消父亲的八十岁寿宴,为村民作出移风易俗的表率。此举取得了其父亲的理解支持,也赢来了村民朋友的交口称赞。槎梓桥村在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与监督下,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在涵养精神文明上干实事,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遍地皆新景,劲吹文明风。槎梓桥村以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法治屋场、老年活动中心等项目落地,切实做到以文化人、涵养新风。

槎梓桥村以创建湖南省、长沙市法治乡村示范为契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走乡村善治之路。通过“屋场会”、微信群、“村村响”、宣传栏、法律图书馆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每年至少组织村民代表集中普法学习两次以上,并将法治元素与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高度融合,使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村部还设有公共法律援助服务室与大学生法治联盟志愿者基地,法律顾问定期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每年接待群众300人次以上。近年来,槎梓桥村加快流转土地2000多亩,成功引进湖南优卓牧业与宁乡花猪示范养殖场项目落地,在100天内完成了示范场核心区域的210亩青苗补偿、移坟180多座、15户房屋搬迁等工作,期间未发生一起群众聚众阻工事件,实现了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5万元增长到2022年53万元。槎梓桥村通过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法治思想,筑牢了乡风文明的文化根基。

在共商共建共享上求实效,做深乡村振兴大文章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槎梓桥村立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创建理念,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激发广大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美丽家园的内生动力,形成乡村振兴“共商、共建、共享”的崭新格局。

槎梓桥村党总支书记周尚军系2022年长沙市人大代表,该同志带领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创新采用“村民自主规划、理事会自主协调、村民自主建设”模式,全面激活党员队伍,大力挖掘乡友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共同缔造和谐家园,着力解决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资金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目前,槎梓桥村已实现村域内主要道路20公里全部硬化、10公里黑化,近三年内高标准创建了杜家桥、黄鳝塘等9处美丽宜居村庄。“共商规划蓝图、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发展成果,槎梓桥村党总支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与党员群众一起凝心聚力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2022年11月,获评宁乡市“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的周尚军信心满满地说。

穿越梓水溪涧,跨过稻菽青山,在文明乡风的滋养下,槎梓桥村正在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下一步,槎梓桥村深入践行宁乡市委党员“三亮三比”行动,助力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现代农旅示范镇”,进一步建立健全推动乡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