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家军 李先强
负重前行,默默奉献,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宁乡偏远的西部山区,有这样一群基层党员医生护士,甘于奉献的心“永久”扎根在基层,为山区群众的健康付出了青春和汗水。
3年放弃节假日休息超过200天
采访对象:巷子口中心卫生院公卫办主任姜凯
她是行走在山区抗疫一线的“90后”白衣战士,市人大代表,共产党员,毕业于长沙医学院的她,作为公卫办主任,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制定多种应急预案及实施方案,做好宣传资料入户,常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她就是姜凯,多次率领医护人员挨家挨户地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特别是上门做核酸检测、统计各项信息等,随叫随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刚开始即便家里有个刚满1岁的孩子,丈夫在政府机关工作,把孩子交给公婆照顾后,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3年来,累计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长超过200天。在姜凯的精心指导下,疫情防控工作与日常各项工作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值得一提的是,“两会”结束后,姜凯捧回市人大常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她牵头提出的《关于加强卫生院服务能力的建议》,被评为宁乡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优秀代表建议。姜凯认为,目前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老化,而且专业人才匮乏,医疗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边远地区年轻力壮的青年大多外出务工,家里留下的老人和小孩,如果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既方便又减轻了老百姓负担,实乃民之所望。所以,她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建立长效的人员补充机制,吸引医学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她带“阳”工作,曾昏倒在医生办公室
采访对象:巷子口中心卫生院住院部呼吸科主任许冬梅
采访许冬梅,是等她处理完手头工作抽空进行的。这位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的高材生,参加工作的21年中,有14年是在巷子口中心卫生院,如今她已是呼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全院两位获副高职称者之一。
她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院里234个床位,她所在的呼吸科占90个,由3名医师和7名护士共同挑起重担。疫情防控放开后,治疗任务加重。许冬梅最早接触阳性患者,也是最早被“阳”的医师。而她自己连续带病工作,有一天竟然昏倒在医护人员办公室。
许冬梅除开吃饭睡觉,她的时间全部用在科室,每天面对的就是查房、收治、处理危重病人。她说:“我是党员应冲在最前面,没能照顾好家庭,尤其是自己的独生子,所以很内疚。”
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心跳停止,她“快、准、狠”对症治疗,终于转危为安。“很多危重病人要通过吸痰紧急抢救,否则慢一步就救不回。”许冬梅说,“帮助病人很值,有一种职业的荣誉感,很高兴。”
她承担的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作为科室负责人,也是科室唯一党员,许冬梅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医护人员。护士长曾艳云执行工作不拖泥带水,主动性和独立性强,自我要求高,在许冬梅带动下,这位33岁的护士长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许冬梅表示:“我最希望介绍身边人入党,将优秀人才接进党组织。”
只要群众有需求,她就毫不犹豫地上门服务
采访对象:巷子口镇官山村村医徐忠群
“虽然我还未踏入党组织大门,但我参加过党校培训,一切向党员标准看齐!”正在官山村卫生室为老人检查身体的徐忠群说。她和一位男村医承担官山村近6000人的健康常识普及、送医送药等工作,3年共同完成约4.8万人次核酸检测。她参与在家人员接种第一针疫苗830人次,其中对行动不便老人进行上门接种疫苗89人次。
自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她冲在一线,第一时间组织排查报送各类数据信息、带头上户进行病学调查和湖北返乡人员的隔离观察和消毒指导、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引导、村民的心理疏导等,随处都可见她娇小又忙碌的身影。
脱贫户肖伟君独自一人住在海拔700米的长兴仑,她两次送药送医上门,每次要爬两小时山路,有些路段要挥刀砍开柴草才能通行。像独居的老人周志香、夏顶武等,也连续多次接受她送医送药。
徐忠群自己花钱进购的药品,有些没收一分钱,免费送给了脱贫户和一些独居老人。
80多岁的公爹和公婆大病,经常到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她抽空陪护;两个儿子,大的在读大学,小的在读小学,她培育他们成长。她是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更是一名战士,英勇而无畏。只要群众有需求,她就毫不犹豫地上门服务。
“现在疫情管控全面放开,这对乡下老人、小孩以及有基础疾病等人员的考验特别严峻。”她说,“我们要迎接新一轮高峰,继续做好宣传和发动,让那些符合要求但还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尤其是老人要做到应接尽接。”
发扬健康卫士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采访对象:巷子口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彭秉刚
“我院党支部共有11名党员,绝大多数是在第一线工作。他们作为基层医护工作者和党员,心里时刻惦记着患者的健康,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巷子口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彭秉刚说。
彭秉刚透露,该院先后支援贵州省和本市玉潭街道、双凫铺镇、沙田乡集中核酸采样及隔离酒店抗疫,为群众接种新冠疫苗15127剂次,参与巷子口镇域内全员核酸采样72万余人次。疫情放开以来,医院的工作重心从感染防控转到医疗救治上面,随着阳性患者剧增,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院里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相继被感染,导致人手严重不足。但使命与担当让所有医护人员义不容辞,即使“阳”了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呼吸内科是疫情的前沿阵地,前面提到的许冬梅更是冲锋在前、毫不退缩,在疫情高峰冲击时刻积极应对,主动收治全院第一例阳性患者,带领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勇敢前行。她始终放心不下科室的重症患者,坚持吃住在医院,一刻也不离开工作岗位!
主治医师王嗣轮被感染的第三天高烧,且咽喉痛、浑身无力,但作为科室医护人员中唯一的男士,他带病坚持工作,发热了就吃退烧药稍稍休息一下,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只为缓解科室的医疗救治压力,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李敏是呼吸内科的一名住院医师,也是一位妈妈。在科室人手最紧张的时候,她主动中断产假,给刚满3个月的宝宝断了母乳,回到科室上班,舍小家、为大家。而为了宝宝和家人的安全,她目前仍在医院独居,每天只能通过视频与孩子见面,寄托对孩子的思念之情。
发热高烧、忍住疼痛、输着液继续工作……她就是呼吸内科的孙依婷护士,看着她强撑的样子,让人敬佩又心疼。
彭秉刚告诉记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誓言,是使命,更是行动,在巷子口中心卫生医院像这样的“坚守者”还有很多。他们身穿白衣铠甲如战士般坚守阵地,无所畏惧,义不容辞全力护佑百姓生命。
彭秉刚高兴地介绍,院党支部于1月9日特邀宁乡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与宁乡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巷子口政协委员工作室、宁乡市仁心齐公益服务中心联合开展“致敬健康卫士、共促乡村振兴”慰问活动,向巷子口中心卫生院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送福送春联,送来党和政府的温暖,也送来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及社会各界的敬意。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646745/50/1223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