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菁华铺乡:产业拓宽富民路
2024-11-04 14:29:11 字号:

边杰(左)通过珍禽养殖致富,并带动群众增收。李向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向 李悦

一条条柏油路蜿蜒向前、一幢幢美丽庭院错落有致、一个个富农项目“钱”景广阔、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走进菁华铺乡,映入眼帘的是村美民富产业兴、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有了产业,才有就业,才能增加群众收入。近年来,菁华铺乡牢牢抓住发展产业这个关键点,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创业增收,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

“家门口”就业,挣钱持家两不误

菁华铺乡洪仑山村村民杨建兵的家,离上班的地方——长沙清华涂料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清华涂料)只有3公里路程,骑车上班几分钟就到了。

杨建兵在公司什么活都干,按配比投料、开机生产、安全监督、装桶打包、码桶入库……生产中的任何工序他都得心应手。

“我在公司干了5年多了,哪个生产环节需要人手,我就去哪里,工资是计件制,多劳多得。”杨建兵告诉记者,“不用出远门找工作,只要人勤快,既照顾了家里,在家门口还能有稳定收入,我很知足了。”

记者了解到,清华涂料有近30名员工,都和杨建兵一样是当地村民。

“公司成立于2004年,主要生产油漆和树脂,招聘的都是当地村民,2023年公司年产值近3000万元,全年支付工人工资达200万元。”清华涂料总经理周金岭告诉记者,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只要公司发展越来越好,就能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公司20年来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坚持招聘当地工人,帮助群众增收。同时,公司党支部每年还会拿出一笔资金,为当地的困难党员和群众送去关怀和温暖。”周金岭表示。

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到钱,“家门口”就业增收,让清华涂料的员工们感到充实又开心。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在生产一线尽职尽责,以“主人翁”姿态做到生产再忙、安全不忘,所有的工作安排开展井井有条。

“您一个月工资到底有多少?”记者按捺不住好奇,询问杨建兵。

杨建兵笑着向记者伸出了一个指头,周金岭则在记者耳边说,“他最高的一个月拿过2万多元……”

庭院经济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

3个养殖基地,10多个禽类品种,年出栏禽类超10万羽,带动2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这是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宁乡湘缘珍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边杰耕耘15年描绘的“创业图”。

2010年,边杰放弃沿海待遇优渥的工作,回到家乡开启了他的“珍禽养殖梦”。

“要养好鸡,既要吃苦耐劳,还要掌握核心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和产量,更要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边杰说,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不仅要建好基地、养好鸡,从零开始的他还要掌握众多领域知识。

2014年,边杰一边创业,一边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刻苦钻研养殖技术;2018年加入长沙市农业创业者联合会,经常与全市农业专家和经营者交流学习,渐渐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养殖经验,他的养殖规模慢慢壮大,如今已拥有3个养殖基地,年出栏禽类超10万羽,成了颇有名气的珍禽养殖专业户。

七彩山鸡、绿壳蛋土鸡、珍珠鸡、贵妃鸡、芦花鸡、火鸡、鸵鸟……记者走进边杰的养殖基地,发现他的养殖品种“与众不同”,既有食用型品种,散养于林间,以自然为食,肉质鲜美,销往全国各地,深受市场好评;也有观赏型品种,打开了旅游景区、动物园等市场。

另外,边杰培育的土鸡苗乘着产业帮扶庭院经济的东风,走进了200多户农户家中,为实现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今年76岁的嶂山村高家组村民阮昌志就是其一。

“我今年喂了80羽鸡,搭帮乡政府和村里,免费送鸡苗给我,每年的经济效益至少都有3000多元。”阮昌志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养鸡成为他重要的收入来源。

“基地为每户农户提供40至80羽不等的鸡苗,总数有1万多羽,成活率在95%以上。养殖过程中,我还经常上门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有问题他们也会随时打电话咨询我。村民如果销售困难,我们也会保底回收,确保他们的收入。”边杰介绍,辛勤耕耘15年,他不仅成功发展了自己的事业,还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当地养殖业展现出勃勃生机。

记者了解到,2024年菁华铺乡湘缘珍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江汉土鸡养殖高质量庭院经济项目,获得了宁乡市2024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支持。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