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湖南省长沙宁乡市夏铎铺镇长龙新村,村道两旁青山叠翠,田野葱茏。行至村口,3块设计美观的宣传牌格外醒目,上面书写着村里的移风易俗“硬规矩”:“取消预备餐,不办孝宴席”“红白喜事,贺客人情不超过三百”……自然质朴的话语像一股清新的风,拂过田野阡陌,诉说着这个村庄的风俗新变。
就在不久前,“人情债”还是压在长龙新村许多村民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而改变的契机,始于一次村干部走访时被“借钱做人情”的经历。
一次“借钱做人情”引出的摸底行动
2023年,走访时的一次经历让长龙新村党总支书记饶学志心头一震。“有位群众很不好意思地跟我借钱。”他回忆道,“我问他借钱干什么?他说邻居家做60岁大寿,要去上400块钱的人情。”这个看似寻常的请求,却令他久久不能忘怀。
长龙新村是一个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村庄。近年来,随着部分村民收入增加,一股攀比办酒的风气在村中悄然兴起。无论红白喜事还是生日做寿,动辄操办两三天,还另设“预备餐”,花费高达数十万元。酒席名目更是五花八门:结婚、老人去世、小孩出生(三朝、十朝、满月、周岁)、36岁生日、升学、搬家……而按当地风俗,从预备餐到正餐,操办酒席有时得请本组村民帮忙,这使得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碍于“情面”,不得不请假停工回乡出力。不少村民反映,多的时候每月要花6天左右在人情帮忙上,务工收入大幅缩水。
这样相互攀比的“做人情”,是否变成了吞噬村民时间、精力和收入的“人情债”?为摸清实情,长龙新村支村“两委”开展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08名受访村民中,62%的人最多一次随礼高达600元,更有34.3%的人随礼超800元。不少村民还表示,平均每月要随礼3次甚至更多。“大家也觉得负担重,就是抹不开面子。”村民老杨无奈道,“借钱都搞不起了!”
在走访过程中,饶学志总爱和村民唠家常:“今年收成咋样?家里光景如何?”村民们常念叨的“赚的钱都贴补家用和应付人情了”,令他印象深刻。饶学志进一步解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能维持这两样开销,就算日子还过得去。
聊到这里,饶学志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起账来:村里普通男性劳动力去打小工,一天的工资也就在300元左右,可一份人情常要400块。邻里亲朋多,平均一月得赶两三场人情,光这一项支出就超过千元。“这还没算请假误工、来回折腾的损失!”他补充道,“人情一多,借钱就成了没办法的事,时间精力更是耗不起。”
这场“借钱送人情”引发的摸底结果显示,长龙新村亟待一场改变旧俗、播种新风的变革。
三步走:摸实情、算细账、谋新路
决心虽大,难度不小,最大的顾虑是农村“人情循环”的惯性:“我今天上你家给400块,就像借给你一样,以后是要还的。如果现在提倡不办酒,我送出去的人情怎么收回来?别人以前送给我的,现在没法还,我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
要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必须获得最广泛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长龙新村成立了调研小组,广泛走访五老、村干部和村民群众,征集意见49份,确立了“尊重合理民俗,弘扬优秀传统,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铺张浪费”的移风易俗推进原则。
此外,村里还用了一个接地气的法子——开“屋场会”。在房前屋后宽敞的地方组织村民小组召开移风易俗专题“屋场会”,让村干部能够面对面和村民交流研讨。“我们把话摊开说,把账算明白。”村民小组长周志国说,“取消不必要的酒席,一年能省大几千块钱。不办预备餐,一场酒席可以节约1万至3万元甚至更多,这笔账一算,大家心里都亮堂了,内心深处是盼着改变的。”屋场会上,大家一起商量哪些酒席该办、哪些该简、哪些该免。2023年12月,凝聚共识的《长龙新村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正式起草备案。
移风易俗工作要顺利推进,还得提前想到可能遇到的坎儿。最让人担心的是承办酒席的流动乡厨们——酒席简办了,他们的饭碗会不会受影响?
为此,长龙新村专门召开厨师群体会议,想方设法引导他们拓宽收入渠道。从事农村流动厨师职业28年的张伟军说:“饶书记很关心我们的饭碗,建议我们把菜品做精,多接点上门服务的私厨单子。”饶学志解释道:“取消预备餐和大操大办,不等于没聚餐需求,师傅们提升手艺,可以将赛道转向做更精致的家宴。而且我们村靠近工业园区,也鼓励他们去给园区老板或有需要的家庭当私厨。”这套“疏”“堵”结合的法子,把潜在的“反对声”变成了理解和支持,也让“村厨”们顺利找到了新路子。
从“舍不得”到“心里舒服”
2024年农历正月初一,是长龙新村移风易俗新规正式实施的日子。新规还没“落地”,53岁的村民童映霞已积极响应前期动员,成了村里第一户不办孝宴席、只做一顿正餐的人家。
“刚做这个决定时,心里头还有点不自在。”童映霞坦言,“一来怕人家说我们‘不客气’,二来以前别人家办事,我们上了500块人情,现在轮到自家只能收300块,确实有点舍不得。”但想到这是村里提倡的好事,加上妹妹是党员,又在支村“两委”工作,童映霞觉得自家更得带头响应,“我们觉得这事该做。”
为了让新规落到实处,长龙新村将移风易俗工作与宁乡市推行的片-组-邻“三长制”紧密结合。通过召开全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组织支村“两委”成员、“三长”、党员和村民代表这些“关键少数”带头签承诺书,形成推进工作的中坚力量。“全镇片长75人、组长254人、邻长992人协同80%以上党员率先签订承诺书,为各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夏铎铺镇副镇长贺爱中说。
“关键少数”带了头,如何精准落实是关键。村里摸索出一套管用的“组合拳”:片长、组长、邻长分头摸清各片区近期要办的婚丧大事。信息汇总后,针对计划办宴的家庭,工作组提前上门宣讲,耐心帮他们算清“经济账”和“人情账”。达成共识后,再签一份移风易俗承诺书。
“开头压力不小,后来发现,只要把最关键的‘面子问题’解决好,大家慢慢都形成自觉了。”周志国边说边点开“长龙新村二组村民信息传递群”。聊天记录中,联片村干部用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向小组成员分享他们上门宣讲、与户主达成共识的过程。“村干部主动出面,帮群众把不想办或想简办的酒席挡下来,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招很管用,现在我们基本上不用再挨家挨户去劝了。”周志国说。
移风易俗,破的是虚面子,立的是实里子。这股涤荡旧俗的清风所带来的可喜变化,在村民张海兵的账本上清晰可见。他举着手机,边翻看边介绍自己记录的电子“人情簿”:“2022年我就开始记,那会儿一年光人情就2万多元,到2024年少多了。你看,今年到现在就这么短一截儿!”张海兵用手指比画起来,截至今年6月底,他的“人情簿”中只记录了8次人情往来记录,几乎都是自家亲属的婚丧大事。
新风渐盛,成效斐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长龙新村简办红白喜事41场,劝阻乔迁、寿宴等非必要酒席135场。算下来,每场酒席平均节省2万元,家家户户每年人情支出减少约3000元,实实在在地卸下了沉重的人情负担。如今,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抵制铺张浪费的文明新风已在村里深入人心。
长龙新村的文明新风,同样悄然吹遍夏铎铺镇。一张无形的网格,将劝导的温情覆盖至每个村组,129场“屋场会”、6000多份公开信,配上顺口溜、短视频这些乡亲们听得懂、看得进的形式,让“礼轻情谊足”的观念在更多村庄扎下了根。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石宪
本文链接:https://wap.ningxiangnews.net/content/646941/68/1515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