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谢百艳:开在泥土里的“代表花”
2025-07-04 17:04:22 字号:

897a12d8-41a6-43de-b394-5159f50671ef.jpg

“谢代表又带货啦!”

“是的,自家果园种的绿色食品哦!”

……

6月,宁乡市黄材镇沩滨村的桃园里散发出馥郁的果香。果园深处,谢百艳正举着手机穿梭于挂满金黄果实的桃树下,熟稔地讲解着、互动着。

这个被直播间观众称作“谢代表”的谢百艳,用8年时光,把自己种成了黄材山水间一朵最懂民心的“解语花”。

“新农人”背后的坚持

2017年,谢百艳参加新农人培训时第一次接触黄桃种植,心里就燃起一把火。创业初期,果园活儿又脏又累,投进去的钱像打了水漂。村里有人嘀咕:“女人家搞这么大摊子,能成吗?”她听了也不争辩,咬咬牙钻进技术书堆里。

这些年,她开车跑遍周边果园,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如今她的果园工房里,《直播营销》《短视频制作实战技能》被翻得卷了边,抖音里全是她自拍自剪的果园日常:修枝、套袋、丰收的笑脸。乡亲们常打趣:“谢代表不是在果园,就是在学新本事的路上!”

汗水浇出甜蜜果。如今她的近300亩家庭农场里,黄桃压弯枝头,李子、八月瓜轮番飘香,土鸡满场跑。今年黄桃产量预计突破3万斤,销售额直奔30多万元。曾经观望的老农们纷纷找上门:“谢代表,带我们也种黄桃吧!”

“钟点工”传递的温度

一人致富不算富,领着乡亲闯富路。农场规模大了,用工需求也多了。谢百艳琢磨出个新法子——“钟点计酬”。农忙时,除草、套袋的活儿按小时算钱,妇女们做完半天就能赶回家给孩子做饭,老人干两小时歇一晌也不耽误拿工钱。

村民左大姐边给黄桃套袋边说:“在这干活像自家人!孩子放学时间一到,谢代表就催我们快回去。”去年农场用工超过200人次,发出工资7万余元。这串数字背后,是20多户家庭增收的喜悦,其中5户脱贫户每年多赚5000多元。

她的“解语”本事还不止于此。看到乡亲们的坛子菜、时令菜吃不完,她借妇联平台在网络当起义务“带货人”;发现老人去镇卫生院不便,她的小车就成了“爱心专车”;五保户肖某明、贺某明家里,总能看到她拎着米油的身影。今年3月,她自掏腰包买零食去敬老院陪老人唠家常;寒冬里又带着14个邻居挥柴刀,把古塘坝挡道的灌木丛清理得干干净净。

“荣誉墙”沾上的泥土

这些年,谢百艳家里多了几本红彤彤的证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人大代表”“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最特别的要数宁乡市“比邻星”邻长奖——“好邻长,这是乡亲们对我最大的认可!”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不是一句口号。”

“我生在山里,乡亲们忧什么、盼什么,我最懂得。代表的责任,就是要把他们的牵挂变成脚下踩实的路,变成看得见的好日子。”

问她下一步打算,她眼神坚定:“我打算慢慢转型,一边把这一百多亩的黄桃种好,一边种好两百多亩的水稻,响应国家号召,咱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乡村振兴这盘棋,咱基层代表就是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说着她自己先笑起来。

从单打独闯的农家女,到带富一方的“领头雁”;从默默助邻的热心肠,到为民代言的代表花,谢百艳用岁月把“人大代表”四个字,写进了黄材镇的每一寸丰收田、每一条畅通路、每一张幸福笑脸里。山风吹过金灿灿的桃园,这朵扎根泥土的“代表花”,正越开越艳。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石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